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工业遗产保护:超越物质空间规划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11-09-22   来源:网友Cici投稿 

工业遗产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技术、审美启智和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磨坊、矿山和机械,以及相关的加工冶炼场地、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等,是工业化早期的开拓者创造并遗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财富和记录一个时代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风貌特征的历史见证。工业遗产保护是当代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和空间组织形式之一。从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是一种超越功利主义的文化理念;从后工业化时代悄然来临、城市新陈代谢加速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是一种超越物质形态规划的挑战。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对于传承人类先进文化,保持和彰显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遗产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技术、审美启智和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1.工业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综述

工业遗产作为人类社会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价值而受到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在西方国家司空见惯,而在我们这个工业起步较晚的国家,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下面将对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1.1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源于工业革命最早发端的国家—英国。19世纪中期,工业遗产保护问题在英国开始引起重视,并出现了有关工业遗产的展览。但有关工业遗产的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出现,60年代后取得较快发展。1991年YaleP在《从旅游吸引物到遗产旅游》中对英国“工业考古”研究进行了回顾,对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介绍,并以铁桥峡谷——英国第一个“世界遗产”工业地为案例介绍了其旅游发展历程,是一部系统介绍工业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国外工业遗产研究历程中,欧洲理事会及1978年组成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前者主要关注欧洲,后者则是一个世界性的工业遗产组织。正是在这两个机构的领导和组织下,工业遗产保护研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1985年欧洲理事会以“工业遗产,何种政策?”、1989年以“遗产与成功的城镇复兴”为主题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及在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的历届大会上涌现出了相当多的有关工业遗产的研究论文、专题报告,这些学术成果中有不少涉及工业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研究。

从研究涉及的区域看,国外工业遗产研究在欧洲、美洲(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大洋洲、亚洲(主要是日本)均有发展。但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涉及英国、西班牙、法国、比利时、瑞典、荷兰等国,其中以英国工业遗产的研究最为突出、数量最多、内容也较丰富。对此,英国学术界普遍的认识是:英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不在于它的文化和其它方面,而是工业革命,工业遗产是工业革命的最直接成果,因此对它的研究成为历史必然的客观要求。

从研究的主要内容看,国外工业遗产研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遗产的管理及利用研究。如Alfrey J&Putnam T在《遗产:关注一保护一管理》系列丛书中的《工业遗产、管理资源利用》一文颇具代表性;其他研究有BerckmansP及GrossL提出要从新的视角来看待工业遗产,分析其新的利用价值和目的;BettumO、BinneyM和EleyP等则分别探讨了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再利用。二是对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BerlietP研究了工业遗产的保护途径和方法;BinneyM和AldousT则分析了英国工业遗产状况及对本国工业遗产进行保护的必要性。三是工业遗产与博物馆的研究。博物馆常常作为工业遗产保护及利用的重要主体,吸引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如BowditchJ、HendricksJ、EClarkR、DeCorteB等。

由“工业考古”引发对工业遗产保护问题的关注,继而发展为对工业遗产管理的重视,最终发展成为对工业遗产再利用和旅游开发的研究,这是西方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的轨迹。国外工业遗产研究已取得较丰硕的成果,突出表现在对遗产管理利用及保护方面。其研究以个案研究为主,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如对工业遗产在地区重构或复兴方面有GdaniecC对巴塞罗纳前工业城区、FLeloup和LMoyart对比利时Hainaut老工业区、HospersGJ对欧共体的研究等。

由“工业考古”引发对工业遗产保护问题的关注

1.2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我国一些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开发再利用,工业厂房进行功能置换以发展旅游、创意或其它产业的研究也获得迅速发展,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涉及对“工业旅游”活动的介绍及概念的诠释、工业旅游的开发、以及对今后发展道路的探讨、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和研究综述及各地工业旅游案例的研究等。其中李蕾蕾等对德国工业遗产旅游的系列研究最为突出。她在《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介绍了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实践及“工业遗产旅游”的起源及概念,还从西方视角对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的状况进行了评析,并初步探讨了中国目前缺乏工业遗产意识的原因及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潜力。吴相利等对英国工业遗产旅游的介绍也颇引人注目,其研究除对英国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外,还针对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借鉴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的经验,一些学者也开始对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也进行了探索性尝试,如李小波、祁黄雄对古盐业遗产及三峡旅游的个案研究,他们论述了工业遗产旅游的特点与开发,对我国工业遗产旅游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李林和肖洪根对湖北十堰工业遗产资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徐逸对都市工业遗产再利用、陆浩明就城市码头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等等对于推动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探索工业遗产旅游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工业布局的调整规划,众多工业遗产将面临重要抉择,成为既紧迫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2006年4月18目“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是“聚焦工业遗产”,同时,在无锡举行了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形成((无锡建议》。在“文化遗产日”前夕,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专门为遗产日撰写了“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保护”长文,包括:“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共识”、“工业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工业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探索”、“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实践”、“关于保护工业遗产的思考”几部分,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工业遗产保护的科学内涵。

另外,我国一些工业起步早的城市也开始了工业遗产保护实践。如上海、大连等城市将一些老厂房用作文化场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新建场馆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还可以创新区位空间。上海市已确定将对有着140多年历史的上海江南造船厂进行保留,江南造船厂是我国最早和规模最大的近代民族工业企业,见证了中国工业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近期将结合世博会地区总体规划对江南造船厂进行改造。上海市规划部门透露:对租用上海旧工业厂房用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的公司,政府将给予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

无锡作为近代工业发展的摇篮之一,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做出了极具示范意义的实践。无锡的工业遗产大都沿穿城而过的古运河两岸成带状布局,而且各个行业都相对集中成块状发布。工厂建筑大都为民国时期风格,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在对民族工业遗产保护方面,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是:护其貌、显其颜、铸其魂、扬其韵。提出重点实施五大工程:1)构筑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遗产人文景观带,使古运河两岸数十家工商企业得到保护;2)建设中国民族工商业、乡镇企业的专题博物馆;3)选择三大历史厂区,进行以产业结构调整的功能置换,创办艺术设计园、工业设计园和文化产业园;4)利用工业遗存,建设无锡历史上享有声誉的四大支柱行业博物馆,即米市博物馆、纺织博物馆、丝绸博物馆和钱业博物馆;5)在江阴、宜兴等周边地区,有重点地对保存较好的工业遗产进行整体保护。无锡市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已从过去民间保护上升到全市范围的整体保护,通过编制《无锡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划定了一些重要遗产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采用“立法、普查、控制、保护、抢救、利用”等手段对全市的工业遗产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和利用。

综上所述,国外由于工业化进程早于我国,在对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涉及内容、管理措施以及保护利用模式等方面早于我国。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已经从过去对相关概念诠释、理论介绍、案例借鉴,逐渐过渡到探索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从民间的个体保护上升到政府主导下的全民保护。尽管我国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局部的研究和实践方面仍然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

2.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模式

“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非是一对矛盾,“保护”并不等于“禁止使用”,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对工业遗产的最好“保护”。对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方式和方向是多样的,但怎样才能达到合理利用呢?我们从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中或许能得到答案。

从单个工业遗产保护的开发方向来看,大致存在3种不同的开发模式

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是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次有计划进行的。首先,从区域(鲁尔中部工业遗产最为集中的区域)来看,由鲁尔区的区域管理委员会编制区域综合整治计划,即IBA计划,该计划提出了一个多目标的区域综合整治与振兴计划,将鲁尔区中部工业景观最密集、环境污染最严重、衰退程度最高的埃姆舍地区,利用10年的时间进行综合整治和区域复兴,对鲁尔区工业结构转型、旧工业建筑和废弃地的改造和重新利用、当地的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就业和住房等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等等,给予系统的考虑和规划。其次,IBA计划以项目分解和国际竞赛相结合,获得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创新源泉,各个旧工业区厂房、遗址等根据不同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特点,通过竞赛开发出各具特色的旅游、商业等项目,真正达到城市功能活力再生的目的。从单个工业遗产保护的开发方向来看,大致存在3种不同的开发模式。

2.1博物馆模式

该模式以亨利钢铁厂,措伦采煤厂和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最为典型。亨利钢铁厂位于哈廷根市,建于1854年,1987年倒闭关门,厂内的部分设施曾经由中国某钢铁厂拆分与收购。目前该废弃钢铁厂已经变成一个露天博物馆,其最大特色是设计了一个儿童可以参与并在其中废弃的工业设施中开展各种活动的游乐天堂,从而大大吸引了亲子家庭旅游者。此外,导游人员由原厂工人志愿者承担,活化了旅游区的真实感和历史感,同时也激发了社区参与感和认同感,使整个旅游区具有一种“生态博物馆”的氛围。措伦采煤厂位于多特蒙德市,规模较小、厂房建筑保存得比较好,新翻修的厂房和办公楼的古典风格得到了展现。此外,利用废旧的火车皮改装成园内的游览工具也十分有吸引力,目前该工厂主要以室内展览为主,兼顾开发生产旅游纪念品,同时还是威斯特法伦省工业博物馆的总部所在地。

“关税同盟”是埃森市历史上最重要的煤炭焦化厂,1847年煤井开始运行,一度成为欧洲最大的煤井,世界第2大钢铁公司。1986年12月煤井停产,被省政府列入历史文化纪念地。2001年9月该地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德国第3个获此殊荣的工业遗产旅游地。目前,“关税同盟”煤矿区已变成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其典型的包豪斯建筑风格,简洁大方,具有很强的现代艺术感染力,除了吸引游客外,还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和创意、设计产业在这里集聚,成为办公场所和作品展览场地。

2.2公共游憩空间模式

这种模式以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最为典型,该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原为著名的蒂森钢铁公司所在地,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1985年停产。现在被改造为一个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如将废旧的贮气罐改造成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将堆放铁矿砂的混凝土料场改造成青少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造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交响乐这样的高雅艺术都开始利用这些巨型的钢铁冶炼炉作为背景,进行别开生面的演出活动。此外,自行车爱好者可随意奔驶在广阔园区的绿色海洋里,生态爱好者则可以随处欣赏到厂区内独特的恢复性生态景观。

位于盖尔森基兴的“北极星公园”也属于一种大型公共游憩空间的开发模式,公园入口处高高的煤井架表明了这个公园建立在一个煤矿废弃地上。该地视野开阔,可以举办各种大型的户外活动,该地与著名的、曾经污染最严重的埃姆舍尔河连为一体,该河经过治理后,已变成了一条旅游和休闲河。滨水区的改造、规划和设计使这个游憩空间充满了独特的吸引力。

2.3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商业综合开发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位于奥伯豪森的中心购物区。奥伯豪森是一个富含锌和金属矿的工业城市,1758年在这里建立了鲁尔区第一家铁器铸造厂。逆工业化导致工厂倒闭和失业工人增加,促使该地寻找一条振兴之路,而奥伯豪森成功地将购物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结合起来。它在工厂废弃地上依据摩尔购物区(shopping mall)的概念,新建了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同时开辟了一个工业博物馆,并就地保留了一个高117米、直径达67米的巨型储气罐。购物中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购物场所,还配套建有咖啡馆、酒吧和美食文化街、儿童游乐园、网球和体育中心、多媒体和影视娱乐中心,以及由废弃矿坑改造的人工湖等等。而巨型储气罐不仅成为这个地方的标志和登高点,而且也成为一个可以举办各种别开生面展览的实践场所。奥伯豪森的购物中心和巨型储气罐由于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越便捷的交通设施,已成为整个鲁尔区购物文化的发祥地,并有望发展成为奥伯豪森市新的城市中心,甚至也是欧洲最大的购物旅游中心之一,吸引了来自周边国家购物、休闲和度假的周末游客。

3.超越物质规划的更新与保护

城市空间结构是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条件下,人类各种活动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随着城市外部环境变化和形成机制的改变,城市原有结构可能随之发展或衰退。如交通网络的变化、社区人口的增加、新型文化观念的形成、汽车的大量增加、三次产业的发展等都有可能引起城市功能结构的调整。在城市高度发达的今天,引起变化的原因日益繁多。但在所有的变化动因中,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城市经济结构变化,将会带来城市结构全部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刻变化。而结构与功能又密切联系,它们之间保持着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功能的变化往往是结构变化的先导,城市常因功能上的变化而最终导致结构上的变化。另一方面,结构一旦调整,又要求有新的功能迅速与之配合。城市功能与结构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发展,必将引起因功能和结构的调整而进行的城市更新建设。

城市更新已不能再停留于物质环境的改善和审美的角度,现代城市更新追求的是全面的城市功能和活力再生,活化城市的社会与文化、降低犯罪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改善城市经济,提升城市竞争力等。传统的城市规划技术手段正经受考验,纯空间领域的物质规划正变得影响甚微,经济与社会决策正日益代替空间上的筹划。因此,在工业遗产的保护方面,一方面要对旧工业区进行空间规划引导,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旧工业区的保护性再利用,活化城市功能,形成具有某些特色的产业空间地区。而特色塑造是城市更新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经济、文化沉淀、历史沿革的外在体现。没有特色的城市不可能有品牌效应,也就失去了诱人的魅力。在工业遗产保护中如何挖掘地区独有的产业文化与景观特色,往往是决定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成败的关键。在城市功能结构的调整和地区活化中,特别强调既要保留工业遗产,又要与时俱进,增强竞争力和生机活力,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寻求发挥上述两种职能的平衡点。

当一座厂房或作坊不再具有经济意义的时候,是否应当作为历史的垃圾被清除掉?这是每个城市在新旧交替中必须直面的问题。在某些特定历史时期的物质遗存面前,实用与否的考虑常常显得那样苍白,而真正的高明从来就是透过锈迹斑驳的“老古董”,看到里面所蕴藏的精神气质、价值理想、道德勇气等内容,并将之保存起来加以利用。无锡的事例证明,超越功利计算的历史和文化理念,在城市经营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显然,对工业遗产保护所在意的不是物质遗存本身,而是附着在它们上面的那些形而上的东西。通过前者,人们可以发现、感受、回味、想象后者,而抹掉前者,后者也因时间的冲刷而消失殆尽。

4.对深圳旧工业区改造的启示

深圳经过二十六年的快速发展,从当初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大都市。随着人口的不断膨胀,城市空间也不断向外拓展。如今,城市发展面临着空间资源不足的客观约束。为了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挖掘存量潜力,改造旧工业区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和推动经济发展的焦点。国内外大量对旧工业区改造的成功案例对未来深圳的旧工业区改造有以下几点启示:

4.1综合评价旧工业区的功能定位,分类分期进行改造

在新形势下对旧工业区的功能重新定位,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必须根据旧工业区发展的内外因素,如工业区产业结构和业态、环境状况、建筑形态、配套设施、区位条件、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并从全市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综合评价旧工业区的功能定位。依照新的功能定位进行分类改造,如升级改造类的工业区有蛇口工业区、金地工业区、水贝工业区等,改造后提升产业结构,成为全市新型产业基地;功能置换类有上步工业区等改造后成为全市重要的商业区等。总之,旧工业区改造的方向和功能定位一定要结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内外因素综合评价,既要充分了解市场的发展需求和趋势,又要立足贯彻政府“产业第一”的发展要求。否则,定位不清,不仅会造成空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将严重影响城市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4.2 慎重对旧工业厂房推到重建,留住城市记忆

“推倒重建”是城市更新中典型的“粗放式”手段,那种“敢教日月换新天”、“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改造壮举,使城市在刹那间因“失忆”而成为钢筋水泥堆积的场所,这种方式目前正日益遭到各界的反对。深圳的旧工业区改造不是因建筑老化而进行改造的问题,而是因功能和结构的调整进行空间置换的问题。许多工业厂房尽管建筑形态已显过时,但只要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并重新进行建筑体的立面设计和改造、对道路及市政设施进行综合整治,辅之于产业政策的引导,原有厂房即可得到循环利用,并使地区充满活力。特别是深圳长期以来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产品结构偏轻,工业厂房多以标准厂房为主,改造的适用性较高,对这些旧工业区进行综合整治或循序渐进式的改造,既符合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同时,也为未来城市功能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预留弹性空间。

4.3 为都市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文化产业及创意产业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点。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深圳将文化产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发展新闻出版、表演艺术、生产及展示设计、建筑设计、音乐、广告、动漫制作等,其中,动漫制作、新闻出版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另外,随着产业分工的日趋深化,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重要环节一一创意设计行业近年来在深圳也得到快速发展,这些产业均属于无污染、耗能低、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因此,可以将一些区位条件较好、厂房空置率高或产业结构层次低的旧工业区进行“腾笼换鸟”,保留原有工业厂房的布局和形态特点,更新工业区内部的产业形态。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当发展“负责任”的工业旅游,从而真正达到工业遗产保护、厂房再利用、土地效能增值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多赢。目前深圳正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如利用华侨城旧工业区进行“城市/建筑双年展”,将蛇口工业区改造为创意产业园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发展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