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英俊设计的“5.12”汶川大地震茂县杨柳村重建房
谢英俊把他的作品叫做“豪宅”,是“非常高级的”,因为环保,因为绿色。他更喜欢木结构的001号,他拍着突兀的柱子说,把木头固定在房子里是减少二氧化碳最好的办法,尽量减少砍伐的看法是错误的,树长到一定程度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就不明显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京都议定书》最核心的内容。
污染是现代化的后果,对于尚未经历现代化的农民而言,环保显然是遥远了,更不会关心《京都议定书》是个什么东西。谢英俊说他对农民讲解他的理念时,从来不提环保,他用省钱来打动他们。
河南兰考县葡萄架乡贺村的郭秉辰便是这样被打动的。房屋造价便宜自然是个大问题。郭秉辰目前还住在近20年前修建的砖瓦平房里,和大部分开始富裕起来的乡村一样,贺村也流行盖两层的小楼,然后在外墙贴上小瓷砖。郭秉辰说,那样的房子盖起来要六七万,而谢英俊对他说,盖他设计的房子只需要2万多元材料费——这指的是轻钢结构的地球屋002号。原本郭秉辰看重的是木结构的001号,但那要更贵,郭秉辰说“2万多元已经不算便宜了”。
“村里说什么的都有。”在贺村,像郭秉辰一样认为谢英俊的房子“挺漂亮”的人没有几个,整个贺村合作社,只有两户人家请了谢英俊为他们设计房子,另一户的男主人叫高新春,其他人都在看着他们。乡村建设学院所在的河北定州翟城村村民李志杰的看法在河南的贺村同样存在。李志杰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结婚,小儿子的媳妇也马上就要迎进门了,他早几年就把给儿子结婚用的房子盖好了,他说如果给大儿子盖的是砖房,给二儿子盖了谢英俊的茅草房,“可能连媳妇都讨不到”。
农村的黄金盛世
李志杰的看法并不是特例,显然,谢英俊的理念一时还难以被很多农民接受。
首先是北方农民不习惯楼房,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世代居住在茅草房里的农民都希望住进砖瓦房。好在谢英俊并不着急,他说话慢条斯理,即便宣扬他的理念时也不表现出对人的压迫感。他不会去主动说服别人按他的理念盖房子,他先盖好了给人看,喜欢就来找他。
谢英俊将农村建起的小洋楼视为“垃圾”,认为把贴满瓷砖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才认为是现代的看法是错误的,人们被房地产商人的广告宣传误导了。他也不愿意被人说成是后现代的,称自己既不传统也不现代,其在台湾的工作室的名字“第三建筑工作室”即取此意。他想帮助农民盖适合他们自己的房子,因为农民一辈子可能只盖一次房子,如果光靠这种经验的累计,可能500年后才能摸索出规律,把房子盖得更好。
谢英俊对三农问题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也是他做这项工作的更深层的理论基础。他说这个世界不允许每个人都富起来,历朝历代都有吃不饱饭的人,农民也不可能全都进城生活,所以最紧要的是让生活在农村的人提高生活品质。“现在每个农民都吃得饱饱的,什么是黄金盛世?这就是黄金盛世。如果再把房子盖得好一点,大家住得舒舒服服的,三农问题就解决啦。”
这是赔本的“生意”,谢英俊不会从中赚钱。他一边努力做些能赚钱的业务,一边来补贴他的永续建筑,迄今已经负债千万。“没有办法,总是有坏朋友借钱给我,呵呵。”
隆冬,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平房内非常的冷,这个来自遥远台湾的“无聊男子”却甘之若饴。在他那台键盘已经塌陷的旧笔记本电脑上看他作品的照片时,我忍不住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
“有没有什么宗教情怀在支持你做这件事?”
“哪有那么高尚。我不过是个学建筑的,对自己的技术有点自信,帮穷人盖几个破房子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