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访谈 > 设计英才  > 正文
王宇石:快乐工作,享受建筑
发布时间: 2011-12-26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于工作

畅言网:酒店项目设计与其他类型项目相比,在工作中有何异同?

王宇石:一个完整的酒店项目,甲方在各个阶段的设计顾问差不多会达到19家之多,包括室内、景观以及幕墙顾问等等,所有的设计成果要汇总在设计院的图纸上落实下来。我们有时做酒店觉得很累,反而不如去做写字楼或者住宅,因为做住宅可能会连空调都没有,而一个酒店的设计差不多要3年或4年的建设周期,建筑师要从头到尾跟下去,这也是酒店设计的特征。如果项目再和外方合作,这中间的“折磨”和“被折磨”就会更多。所以从去年开始我借用了一个社会上时髦的说法,把设计工作向自主品牌转变,目前看,我们转变得还是不错的,取得了很好的投标成果。

在酒店设计方面,国外的设计公司相对比较专业,他们从规划、建筑到室内都会做,就是一以贯之的一套系统。而在国内,我认为首先分工必须要明确,建筑设计就是要专心负责建筑,不可能把室内设计也做了,专业就是专业,但建筑师可以做一个建筑总承包、设计总承包,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但就目前国内情况而言,建筑师是否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能不能收到应得的费用,业主能否给我们这个权利,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实际上,一般在建筑设计阶段,室内设计师就应该开始介入了,尤其是酒店最终的效果、客人的感受等方面,都会落到室内设计上。

畅言网:在酒店设计方面,建筑专业和其他专业是如何配合的呢?

王宇石:我们后期都是要大量配合的,比如室内设计的过道,我需要2.7米的吊顶高度,如果按正常标准计算只有2.5米,这20公分如何处理,就需要我们建筑师、机电工程师一起来探讨,事情特别多。

北京院1A7工作室的两节贺卡

关于往事

畅言网: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王宇石:最近有两件事给我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前段时间我去了新疆和田,帮当地政府做一个项目的前期规划。我在那里见到很多北京援疆指挥部的朋友,他们都在现场,让我很感动。一个建筑师每天无休止地画图,到那里之后就觉得自己的技术价值更大一些,很多事情就可以在现场给政府及业主提建议,更有认同感。还有6月份的时候,利用海南工作的空隔期,我在海边找了一家小巧安静的酒店住了3天,读书、游泳、散步,让自己完全静下来,第一次以客人的身份去享受一个酒店。因为一直都是给别人创造这个条件,这次却完全不同,尤其是离开了北京紧张忙碌的生活。

畅言网:请您回顾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吧。

王宇石:那个时候是人生最好的时候,最好的青春是在那里度过的。开始热爱建筑也是在那个时候,因为天大是很严谨的学校,我们上学时是9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社会中没有这么大的诱惑力,很少做私活,即使有,收入也是很少的,大家拿到这些钱后会买些文具或者出去玩一下,当时就是这样一种状态。那时候我们也没有电脑,最初用电脑时还是DOS系统,设备很低级。

畅言网:您当时为什么选择建筑专业?

王宇石:这纯属机缘巧合,我上学的时候对理工科并不是特别感兴趣,高中时讨论高考选专业,我的同桌说他哥哥是建筑系的学生,觉得我可以像他一样画画。在那年暑假,我又和他哥哥交谈一番,经过他的鼓励,我决定选择这个专业。其实建筑学的学生不是特别讲究绘画的,我觉得建筑和绘画没有必然的联系。建筑是一个很社会化的行业。

畅言网:您到北京院工作后有哪些感悟?

王宇石:我来到北京院工作又是一个故事,也是人生的一个巧合。我的研究生导师是天大的邹德侬先生,那时候他收到了北京院吴观张总建筑师的一封信,商量能否与他共同带一名研究生,因为他设计了很多的酒店,想把经验传授下来,于是我就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北京院拜师,毕业后经过考试就在北京院工作了。北京院是很传奇的设计院,这些年因为商品大潮的冲击,我们这个年龄段或者比我们高一年龄段的人流失得很厉害,所以我觉得有些优秀传统和技能是断代的,但是只要努力会慢慢寻找回来。

亦步亦趋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