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智利馆
2010年2月27日,智利遭遇到了8.8级大地震,其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海地地震的80倍。
为了让世人铭记这场灾难,在上海世博会智利馆中,你所看到的第一件装置作品就和地震有关。
以更安全的方式建城市
进入智利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块巨大的平躺着的屏幕,参观者可以沿着围廊漫步走过这块巨屏。此处给人的直观印象是,你仿佛一只飞过安第斯山脉的老鹰,正在云海中俯瞰着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
这只穿越云海的老鹰,不仅见到了圣地亚哥城市的变迁、发展,还看到了智利城市曾经受着地震、海啸的肆虐。参观者可以从大屏幕里看到地震发生之后的破败城市,以及被海水淹没的楼房和街道。
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并非来自影棚,而是真实发生在智利国土上。5月1日前来参加智利馆开馆仪式的智利外长莫雷诺说:“智利在今年2月刚刚经历了地震和海啸,这也是一个让智利人重新思考城市价值的机会,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有了更具体的意义,那就是以更安全的方式来建设城市。”
合理建筑降低人员伤亡
智利8.8级大地震令人吃惊,而更令世人吃惊的是,据震后统计,这场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不到800人,比海地大地震少得多。本世纪目前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的伤亡却是近年大地震中最少的。看来,莫雷诺口中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对智利人来说是有其独特含义的。
中国地震局发布的《智利8.8级地震灾害应急遥感灾害评估结果》中这样评价:“智利城市房屋主要为多层砌体、框架结构房屋和1~3层的一般住宅房屋。大多数房屋建筑物总体表现良好,抗震性能比较好。”
与我们传统认知的避震理念不同,当地震发生时,智利警察会在大街上向奔跑的人群喊话,让大伙儿赶紧往房子里跑,不要呆在室外。事实上,几乎每个智利人都知道,当地震发生时,严格按照避震要求设计的房子就是最好的避灾场所。“强柱弱梁”是智利大多数建筑的基本要求,甚至被写入法律。这是上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一种抗震建筑思路,就是保证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立柱的强度必须高于横梁,柱子不先于大梁被破坏。因为横梁破坏属于构件破坏,对建筑仅造成局部性危害,而柱子断裂则危及整座建筑的结构性安全。一旦发生整体倒塌,后果则不堪设想。
从智利今年2月的大地震来看,造成死亡的建筑多是贫民区的临时房子,而那些贯彻了“强柱弱梁”理念的建筑为受灾者逃生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时刻紧绷“避震”之弦
智利地处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960年,智利发生了最大震级9.5级的震群型地震,是有记录以来史上最强的一次地震。所以,一直以来,“避震”就成了智利这个南美富饶国度的立国之本。
在智利,设计抗震建筑是所有大学建筑系最基本的课程,每个智利人每年都会在学校接受3次完整的避震教育。有时,其他国家发生地震灾害,智利也会降半旗志哀,智利政府希望每位国民都上紧避震这根发条。
中国人知道多难兴邦的含义,智利人同样如此。在上海世博会智利馆中,你可以看到大量反映智利人真实生活的展品。在随时可能发生的灾难面前,智利人是乐观而平静的。
通过智利馆中的文艺表演你也能看到这些。智利馆内有时会进行智利民歌的演唱,尽管你可能听不懂西班牙语歌词,但那嘹亮宽广的歌声,还有亦庄亦谐的曲调,令你仿佛又见到一只正在飞跃安第斯山脉的雄鹰。它会告诉你,这是一个坚毅勇敢、乐观豁达的民族。
编辑点评:
“强柱弱梁”并非什么先进建筑技术,简单的四个字就能够拯救大量生命,建筑技术有时也需要回归简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