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均质的城市只会变得索然无味,矛盾和冲突才是构成城市的现实基础。以人性的角度出发,城市可以是将各种异质风格组织在内的一种结构,古今中外皆是如此。所以,城市不应以均质的面貌而必然以拼贴的方式出现,以此形成一种“片断的统一”。于是,以“拼贴城市”的主张来消解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主义城市的建构理想,不仅是必要的,同样也是必然的。
为了解释“拼贴”的设计方法,他们以毕加索的“牛头自行车把”为例:记住原先的功能和价值,改变结构,试图混合,拓展和回收原有的意义,放弃原先整体的功能,记忆,预期,记忆与智慧相结合。面对“牛头自行车把”,我们无法回答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过去的,什么是现在的。
作者认为,把对象从它原先依存的结构中抽取出来的拼贴方式,是现在处理乌托邦和传统问题的唯一办法,不仅仅是建筑、城市设计,社会问题也可以通过“社会拼贴”的方式来解决,只是它与品味和习惯相关。“拼贴的城市”肯定比“现代城市”更具有包容性,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它可以无选择地包容一切。拼贴城市理想的“开放城市”与K·波普理想的“开放社会”一样,都是想象的,因为,科学已经把历史论和心理学放逐得太久远了。尽管现实的城市有不胜枚举的弊端,但是,人们还是宁愿选择它,而不去选择抽象的完美无缺,因为抽象的完美无缺无法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