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湘西民居之建筑美学韵味
发布时间: 2010-02-02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街巷结构隐性清晰

由于受地形、地域文化背景、人们审美情趣的影响,湘西小城的街道系统既不是横平竖直、等级明晰的网状结构,也不像某些城市的放射状结构,而是呈现出一种出乎意料的复杂结构。但经过分析却会发现,其复杂的表象下面结构脉络是清晰的,其街巷的秩序依然存在,这些所谓的隐性清晰性就是反秩序性。

图片来源:百度

在湘西建于坡地上的临街建筑多,且街巷随地形起伏变化,获得了较好的街市景观,也使街道空间层次丰富多变。垂直于等高线的“竖街”是阶梯串平台,而平行于等高线沿坡而建的“横街”则是蜿蜒曲折,随不同层次的等高线延伸,这两种形式的街道纵横交错,共同形成了湘西小城街巷的脉络。另外,街巷本身竖向标高的变化,提供了多视点的视知觉。虽凹凸不平但形、色、质相近的立面,使整个民居聚落的外观获得了统一,创造了湘西民居所独有的三维景观。这是人们产生美感、舒适感、愉悦感、亲切感的因素之一。

节点的多样化

街巷是人们活动的场所,而节点是街巷的终点或起点,是人们往来行程的聚集点。它们可能是交通线路的连接点、交叉点、汇聚点或休息站,也可能是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过渡的转换处,也或许只是简单的聚集点,由于其具有某些功能或是物质特征的浓缩而显得十分重要(比如:街角的集散地就只是一块空地或由建筑、树和其它构筑物围合而成的一个空间)。而要形成节点,最重要的是能对人们的视觉与心理造成强烈的冲击。强有力的空间形式、显著形象(标志物)、集中的活动是获取明确节点的3种方式。对于湘西民居来说,聚落内部的节点主要有广场、井台、戏台、神庙与祠堂、书院等;聚落边界的节点主要有跳墩(小河上立于水中的石块、石墩等)、拱桥、廊桥(亭桥)、码头、凉亭等。观察湘西的城镇,不难发现,在街巷的拐角处经常会有不规则的场地出现,只要对这个空间进行随意的不规则的划分,就可留出空间安排餐饮、销售、修理等活动。这些节点因身处要地,并因有多样性的生活融入而总是显得生机勃勃,街巷也因为存在有活力的节点而充满人情味。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