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湘西民居之建筑美学韵味
发布时间: 2010-02-02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尊重自然的街道与建筑形式

美国建筑师赖特认为:美来源于自然,因此他强调建筑的设计要尊重自然环境,每幢建筑都应该是基地的惟一产物。湘西的街巷形式的自然性不仅反映在其线性随地形变化而变得蜿蜒曲折、高低起伏上,还反映在街巷立面景观空间的开放、封闭皆源于自然景观的存在,而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所决定上。因而街道的开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是不能用先验性秩序原则去控制决定的,在这里,自然决定一切。以上种种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极大尊重,也正因此才使湘西民居的形式表现出合理的混乱,也可以说是自然而不是人造就了湘西民居反秩序美的特征。

湘西民居中的隐性秩序与显性秩序共存

有序和无序是同一系统中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所显现的不同状态,在宏观无序的背后可能潜藏着理性的有序,而在微观的有序背后又可能存在着真正的无规则的随机运动。东方的阴阳哲学也强调任何事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元素逐步演变而来的,即阴阳的交迭,组合形成万事万物,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包容,经过一定的转化而达到和谐。隐性秩序与显性反秩序的共存正是上述哲学思想在湘西民居上的具体反映。

民居作为当地文化的载体,是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艺术等的集中反映,必然也包含设计者与建造者的哲学思想,阐述着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把握与理解。湘西民居在空间上和形式上具有明显的秩序与反秩序共存的特征,在建筑结构中体现出尊重人、尊重自然的思想,传统民居的场所精神正是通过这种形式得以传递和延续。

湘西民居格局的形成既受自然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又与复杂的人文因素密切相关。从人地关系的动态性看,地理环境对人类居住空间的影响是一个可变量。早期人类大部分都是“逐水而居”,聚落相对集中在河流两旁的台地上,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对自然适应能力的增强,自然条件对某些乡村聚落的建筑的制约已经显得不那么突出和重要了。

今天,人们越来越喜欢居住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盒子式的建筑中,与大自然隔绝。湘西也不例外,昔日丰富多彩的民居正由多样化逐渐变成单一化,已慢慢失去了往日古朴诱人的魅力。这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形下,湘西乡村聚落和民居就显得更为珍贵,更需要人们加以珍惜和保护。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