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现代城市之痒
发布时间: 2010-04-22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交通是一个政治问题

提高城市的密度,以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来取代小汽车出行,成为当今美国城市规划界的思潮,以这样的理念建设的城市,是老城市生命的延伸。恩里克·佩那罗舍那里受到了欢迎,这位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前任市长,在1998年至2001年短短三年的任期内,将他的城市从几乎是无望的交通拥堵中解救出来。

“在波哥大,我们选择建设一个为人民的城市,而不是为汽车的城市。”恩里克说,“为汽车而造的城市必将因拥堵和不安全的街道而承受痛苦,并提供可怜的就业机会。我们取而代之的是,给我们的市民可享受的公共空间和空前的出行条件。”

在他的领导下,波哥大建设了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快速公交系统(BRT)、拉丁美洲规模最大的自行车道路网络(全长250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步行街(全长17公里)、通往城市最贫穷地区的数百公里长的人行道、1000多个新建或改建的公园;每年有两个工作日,禁止私家车进入全市3.5万公顷的范围。

 2006年10月,恩里克出席曼哈顿交通政策会议并发表演讲,他的讲话赢得了一次次热烈的掌声,甚至是全体起立鼓掌。

 “今天,我们不是在谈论交通问题。”他说,“我们真正在谈论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我们必须作一个集体的决定来回答我们要怎样组织我们的生活。交通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它是一个政治问题。”

 “如果我们把街边的停车场变成人行道那将如何?当我们要去修第二条地铁的时候,为什么不去建快速公共系统?让公交车比小汽车跑得更快!在我们古老的历史性市中心,人们说这里的道路太窄了,不方便公交车的使用。我们说你完全正确,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能再有任何一辆小汽车跑到这里来。很多城市就是这样做的,许多地方只有公交车和自行车能够驶入。

 “我们的目标是一个孩子能够骑着自行车到达任何一个地方。如果我们是一个民主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安全出行的权利。我们应该思考自行车不仅仅是一个可爱的不错的东西,它还是一种权利。自行车道是重要的,20%是因为它安全,80%是因为它是个象征,就是花25美元买一辆自行车的人,与花3万美元买一辆小汽车的人,重要性是一样的。”

“我们设置了燃油附加费,同时把25%的汽油税投入到公交系统。在这个世界,已有不少城市向我们展示了交通政策的可能性,比如伦敦向小汽车收取的交通拥堵费,哥本哈根的自行车道和公交线。解决方案就握在我们手里,人民会作出调整如果我们给他们这样做的理由。交通拥堵费和大容量公交系统应该加入这场讨论。”

2005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恺撰文提到一件让他难忘的事情。

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与会的印度建筑大师柯里亚向他皱起了眉头:“北京是个古老的城市,我很喜欢,但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要建这么多高层住宅,破坏了北京的水平轮廓线。”

崔恺答道:“是啊,但北京人口增长很快,盖高层也是不得已。”

柯里亚闻罢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张餐巾纸,在上面画了10×10一组方格,并马上计算了起来:4个格子做20层同21个方格做4层在容积率上是差不多的,说明北京建多层建筑同样可以解决居住问题。柯里亚说:“印度也有严重的人口问题,但我们还是用高密度的多层建筑解决了,保持了城市的肌理和尺度,这是城市的特色。”

崔恺把那张餐巾纸揣进了衣袋,留作纪念。

大马路将一幢幢高楼送入北京的老城,故宫周围的混凝土屏障已经矗立。这个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70%至80%来自于机动车的尾气,但这并不妨碍机动车以每天1000多辆的速度增长。按照工业发展规划,北京汽车产业将以年均12%左右的速度增长,2008年汽车产销将突破100万辆,2010年再增至130万辆。

北京市已将公交优先作为一项战略来实施。到2009年,城市轨道总里程将由目前的114公里提高到228公里,2015年达到561公里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