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魅影
在安藤看来,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可靠的材料,比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标准的几何形状;人工化自然,比如自然光的人工导入。
13 岁时,安藤忠雄与邻家的木匠合作,在外婆的房子上加盖阁楼。当他在幽暗的屋子里打开天窗时,他领略了自然光的魅力,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建筑。“我非常重视在‘场所’和‘时间’中的自然光线,它能在我们的建筑环境中的任何地方与我们交谈。通过精确的研究和细致的观察,我寻求将光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导入室内以表现空间的深度,创造丰富和激动人心的场所。”安藤说。在上海建筑文化中心的设计中,最令人惊艳的是图书馆顶部的三角形天窗,“日光将从顶部射入,透射在部分珍贵的图书上”。
“建筑设计需要一些有趣的东西,让大家陷入其中,这样才有意思。”安藤说。
从屋顶洒光的创意,与安藤忠雄早前设计的直岛地中美术馆如出一辙。在地中美术馆,挂着四幅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画作。但美术馆观众却只看天花板的光线变化,而不太看画。
在设计上海建筑文化中心图书馆时,安藤特意做了调整。他采用厚实混凝土墙,构成一个“黑暗的构筑”。接着,他在墙面上布满书架,阳光穿过顶部的三角形窗户,照亮三层高的挑空空间,日升日落,阴晴圆缺,光线照射角度每一次转变,都将透射到不同的书籍中。“这种处于不断诞生之中的场所,能够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联想,对阅读的渴望。”
其实,在安藤早期成名作“住吉长屋”中,就能看到他对自然光的精湛运用。1975 年,他接受一对夫妇委托,在日本大阪设计了一户住宅。那是一栋宽只有12 尺,进深有42 尺左右的狭长建筑,安藤采用的是拥有15 厘米厚度的混凝土墙壁,在两间房子正中设计了一个没有屋顶的露天走廊,作为狭长型房子的采光来源。所以下雨天,业主要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可是要打伞的!
安藤说,尽管这种别具一格的设计会给业主的生活带来些许不便,但他认为这是合乎大阪风土的。露天走廊随时表现出真实的自然光,让人能够直接感受到自然的严酷以及自然的变化,这就是人们精彩生活的意义。
住吉长屋可以说是安藤建筑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曾坦言,其以后建筑作品的理念,几乎都已经在住吉的长屋中进行过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