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成才的建筑大师
上海建筑文化中心图书馆建成后,藏书量将达到15 万册到20 万册之间。而这也暗合安藤忠雄对阅读的独特情怀。
14 岁那年,安藤忠雄自己设计、施工,帮邻居盖了一间小屋。看着自己的这件“作品”,安藤忠雄第一次确定了自己要追逐的梦想——从事建筑业。
高中毕业时,安藤想报考大学建筑系,但由于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了大学梦。一天,他偶然在一家旧书摊上发现了瑞士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集,立刻被这位现代建筑运动代表人物那风格独特的设计所吸引。他想买下那本书,可惜钱不够,于是只得央求老板一定要替他保留这本书。他忍了几天饿,终于凑够了买书的钱。
“买一大推建筑的书,回家自己读。一年365 天,星期天也不休息,一直读下去。连父母都觉得我很奇怪,别人大学四年才能读完的书,我一年就读完了。”安藤回忆说,读了柯布西耶的书,不仅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建筑,而且还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出路:柯布西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是通过自学成为建筑大师的,而他自学的方式除了读书,便是游历四方。
为了赚钱和拿到签证,安藤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位职业拳击手,以获得出国比赛的机会。他用拳击比赛赚来的钱,去亲身领略国外建筑的魅力。他先用了3 年时间,在京都和奈良看完所有的古建筑;随即去了欧美和非洲,边看边画。10 年后,28岁的安藤回到大阪,成立了安藤忠雄合作建筑师事务所。如今,事务所的项目遍布亚、欧、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他也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世界建筑奖项,包括国际建筑领域的最高奖项普里茨克奖。
“这几十年里,我写的书,以及别人写我的书,加起来一共有200 多本,我会全部捐出来,放在上海建筑文化中心。”安藤说,他还推荐图书馆必须收藏的书包括勒-柯布西耶作品全集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
“虽然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但大众对于建筑的研究却十分贫乏。” 同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李翔宁受邀出任图书馆馆长一职。他告诉记者,“等图书馆建成后,我们还将致力于当代建筑的研究资料收集工作,包括建筑师的草图、模型和方案介绍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