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恩斯特·柏石曼:从建筑触摸中国人的内心
发布时间: 2010-04-06   来源:网友xin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这里“离天堂只差一步”

在成都平原,恩斯特·柏石曼拜谒了他心仪已久的都江堰、青城山以及“中国最漂亮的一个寺院”二王庙:“远在基督刚刚出生的时期,四川省府成都府周围的平原就从沼泽地和洪水泛滥的地区变成了四川省最肥沃的一个地区。这个变化是通过修水渠和灌溉设施而实现的。这项巧妙计划的发明者是工程师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另外,还有有名的青羊宫、文殊院……在恩斯特·柏石曼的眼里,四川的寺院数目超过了所有其他的省份:

在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地方,例如瀑布、岩石、十字路口、关隘等处,往往会因石柱和为那些守护神建造的祭坛,或是历史事件、乡间美景和神灵恩赐等内容的石碑而显得更加引人注目。自然的每一种突出形式,如山岳的轮廓,河流或平原的形状,都富有想象力地跟神话中的概念和时间联系起来。短小而重要的名字和故事不断地被引用。建筑师的作品使得历史在全国范围内都变得栩栩如生。这些寺院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作为风景的特征从远处看到,并且使得自然与人类的外在作品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在成都待了4个月后,不得不离开的他,走向了川西坝子,来到嘉州和雅州(今乐山与雅安一带)。在“离天堂只差一步”的峨眉山上,这个洋人和和尚们一起生活了整整一个星期,于是他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和尚似乎成了人与神仙之间最适宜的斡旋者。这两种印象交融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像精神轴线那样纵贯中国的概念。这种概念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因为扬子江本身也提供了一种自然的联系环节,它从峨眉山旁边流过,而普陀岛离扬子江的入海口也不远。接下来,他沿着岷江和沱江前行,自流井、泸州、叙州、重庆,出川下湖南。在天府这片安逸的地带,柏石曼在行走中强烈地感受到了土地和乡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自然之美和神灵的赐福都是通过土地和乡间而反映出来的。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