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凝结在历史中的海南建筑[图]
发布时间: 2010-06-09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文昌市铺前镇南洋风格的骑楼。 李幸璜 摄

随着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城乡建筑将迈入一个发展高潮。国家住建部曾预测,我国的大规模建设将会继续持续30年至35年,这也正是海南迈向国际化旅游胜地的关键时期。海南要想在国内乃至国际的旅游地产或海岛地产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成为行业旗手,必须在大力借鉴外来建筑经验与技术的同时,深入发掘自身的建筑特色与优势,将沉淀两三千年的适合海南本地实际的建筑精华应用到未来的建筑中。这是当务之急。

历时近5年,经5次修改,2次专家评审,作为我省城乡建设系统的一个重大研究成果的《海南省志·城乡建设志》(1840-1990)(以下简称《建设志》),于近日编撰完成。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系统整理了海南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两样东西不可忘记,那就是母亲的面容和城市的风貌。”一位土耳其诗人曾经深情地将城市与母亲并述。要了解一个城市,要知晓一个地区的历史与人文风情,考察其中的建筑是非常好的一个切入点。因为每一段历史的变迁,每一个民族文化的差异,乃至每一片自然风貌的区域差异,都会在建筑形态中留下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记忆。

据《建设志》,海南建筑风格大致可分四类:汉族地区传统建筑风格,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含黎族、苗族、回族),舶来建筑风格(含东南亚骑楼式、欧式等),现代建筑风格。从保存数千年的黎族船型屋,到琼北地区汉族迁徙带来的千年式样,到近代传入的骑楼式建筑、欧式建筑,再到现代滨海的各色酒店……那些保存了若干年份,穿越了历史人文差异留下来的海南各种各样的建筑,已是无比珍贵。它们是一个个时代的海南遗存,是一片片区域族群的琼崖变迁史,是一代代先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因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工艺的灿烂和文化的精髓,将永远沉淀在人们的脑海中。

汉区传统风格:与内地一脉相承

《建设志》主要编撰者之一、海师历史系教授周振维认为,海南最具普遍意义的汉族地区传统建筑风格,是与中原一脉相承的。“首先,在古代城镇的建筑布局上,海南也是大多按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来营建的。”

西汉元封元年,汉武拓土海南,设珠崖郡、儋耳郡,形成海南最早城镇。隋唐宋元各朝在海南不断增加设置郡县,城镇从北到南、从沿海到山区逐步发展。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海南有较大的商业墟市122个,商港20个,人口已29万。洪武二十八年,海南修砌琼山、文昌等城镇的砖石城墙,形成一座座坚固城堡。城内建筑一般都“坐北朝南”、“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官衙居中央,左钟楼、右鼓楼,民居环绕四周,外筑围墙。现存有代表意义的是崖城、府城和定城。

海南传统民居与中原的渊源也不例外。公元789年,唐朝岭南节度使李复教海南民众以陶瓦为屋。宋朝琼州知州张歧教海南民众以立屋之法,海南汉族民居开始形成。海南民居建筑形式一般是“一室两房,栋柱四行,柱圆径尺,中两行嵌以板,旁两行甃以石,有的用碎石黏土夹压而成。所用木材俱系格木,质坚,重钉不可入,其纹细腻光润,作沉檀香气,皆购自海南中部山区”。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