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经历了一次小型的经济危机。左派政治运动也是风起云涌。
建筑项目在50年代的大规模建设之后出现了一次低潮,建筑师们也就没有太多事情做了。这反而使得许多人有时间回到书桌前读书和思考。
也就在这时产生了一部不大的建筑理论的小册子,然而它却对建筑设计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就是罗伯特·文丘里和丹尼斯·司各特·布朗等所著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拉斯维加斯像一个“世界建筑博物馆”(图片来源:百度)
建筑史将这部书列为1970-1990年代主导西方建筑和文化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和风格的开启之作。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这个标题与我们同时代的“造反有理”的口号同样都有点振聋发聩的效果。这本书提出的观点是试图颠覆人们对建筑的一些惯常思维。
二次大战之后,整个西方都在进行重建工作,而现代主义国际风格以简洁快速的工业化特质适应了这一需要,得以取得统治地位。而其副作用便是城市中充满了平庸和乏味的混凝土盒子。
千篇一律成了现代国际风格被诟病的主要问题。而建筑师为弥补这一缺点的努力却走向不诚实的矫揉造作之风。文丘里等提出的观点以拉斯维加斯为例,直面现代主义所带来的城市缺失。他们发现了一个极度商业化的和快速发生的、同时又是自然生长的城市模式。
在那里,广告词、符号标牌和建筑的标志意义同样重要和有效;这种独特的标识系统形成了城市主街的主要形象。而大量使用的霓虹灯则使夜晚的街道呈现完全不同的辉煌景象。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商业主义表现,然而它又是非常真实的。装饰在这里并不像现代主义宣称的那样是一种罪恶。通俗、波普、装饰、符号和回归古典成为划线在“现代主义之后”的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主要特征。
时至新世纪,后现代思潮已成过眼云烟。而看看我们所在的深圳,其城市特质与当年拉斯维加斯也有许多相像之处。估计有相当比例的城市官员都去过那个城市,那么我们的城市从中学到了什么吗?是那些到处令人炫目的灯光工程呢,还是那些骄奢淫逸人欲横流的城市意象?
我们应当认识到,现今的拉斯维加斯与书中所描述的已经大为改变。表面的辉煌几近掩盖了城市的真实。那个真实是引导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可以从城市发展的脉络中寻找出来的,就像这部书所做的一样。
拉斯维加斯作为独特功能的城市,其方式是有效的,而放在其他地方就不一定有效。许多学者都在研究深圳的独特性和有效性。深圳是有条件在商业化城市的地位上发展出独特的城市文化来的。相信这也是许多人对深圳下一个十年的期望。
教堂后面的希尔顿饭店,盖在14世纪修道院的遗址上,钢筋水泥和玻璃钢窗,并没有彻底代替埋葬废墟的残垣。据说,希尔顿饭店开工不久,洲际饭店也决定在对岸步行街旁造一座饭店,投资者来看地盘时,嘲笑希尔顿饭店远离市区,选址失策;而希尔顿饭店的老板则说:“有钱的客人更看重环境的幽静和所眺望的风光,不会住在闹市区里。”30年过去,被当地人挖苦为“灵堂”的希尔顿饭店也从现代走进了历史,不管怎么说,它是冷战时期西方人在匈牙利投资的第一座饭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