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武当山古建筑群:人间玉宇琼楼
发布时间: 2010-03-19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武当山古建筑群融人间、仙山、天国为一体,巧妙利用数字关系解决建筑中比例、适度、秩序与和谐,其中蕴含的神话意味着把握生活方式的超现实主义性质,是对人的永恒理想的积极肯定

在中国,许多人都知道“五岳”,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大岳”,更没有多少人知道“玄岳”,至于“大岳”、“玄岳”都是皇帝对武当山的敕封,知道的人更少之又少。这玄妙也许源于武当山是北斗星分野的风水,源于位于楚文化腹地的独特区位。然而武当山最早的建筑已不可考,留给我们的是: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敕建五龙祠,北宋天禧二年宋真宗下诏升祠为观,元至元十五年忽必烈升观为宫。武当山道教建筑形成一定等级与规模。

武当山古建筑群(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明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建文的皇位。新皇帝为平息“杀君篡位”舆论,利用北方真武在武当山得道坐镇天下的道经,隐喻自己南下称帝是真武下界,永乐十年至二十二年,派30万军民工匠前往武当山,经13年,修建了7宫9观36庵堂72岩庙等33组建筑群;并下旨拨流徙犯人前往拓荒供养宫观;令均州驻军巡视山场洒扫宫观;派内臣提调事务“设官铸印”以守;封为“大岳太和山”,武当山古建筑群成为明皇家庙观。

明成祖后历代皇帝都委派亲信对武当山全山建筑进行管理。明成化十七年修建了迎恩宫。嘉靖三十一年,明世宗再修武当,建“治世玄岳”牌坊以示旌表,赐名“玄岳”。八百里武当于是有了人间天国的胜景,有了武当武术和音乐,有了“太和”世界的时代坐标,有了人类历史进步的潮流中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文化体系。

武当山建筑最初的目标可能只是建造一个模拟真武修仙的神国空间,影射天子“天地与我并在,神仙与我为一”。可是几百里的山野,在哪里寻找天人为一的天机?老子留给我们今天的法宝就是奇妙的“道”和“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古均州到天柱峰全长120华里。规划均州至玄岳门60华里为“人间”、玄岳门至南岩40华里为“仙山”、南岩至天柱峰20华里为“天国”。形成了人间、仙山、天国这种各占三、二、一分的比例。我们不得不承认,武当山古建筑群这种以“道”、“数”为指导的规划,不但巧妙利用数字关系解决建筑中比例、适度、秩序与和谐,而且其中蕴含的神话意味着一种把握生活方式的超现实主义性质,是一种对人的永恒理想的积极肯定。

山水川谷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宫观庙祠适形而止,具有一种神奇宁静的美,神仙世界虽为人造却宛若天成,这种建筑与自然交融以及其中深刻的生命意蕴和身心合一的内涵相契合。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