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不断逼近“低碳”才是现实之路
发布时间: 2010-07-05   来源:网友啊德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可持续建筑有望变身“功臣”

在城市中享受建筑魅力的市民或许应 “自责”一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字令人吃惊——全球1/3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建筑行业,但可持续建筑,有望使建筑从碳排放的“罪魁祸首”变为减排功臣。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消费与生产司司长阿拉伯·霍巴拉昨天刚刚参观了南京的一座公寓,他非常感叹:“公寓外是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公寓里面根本没开空调,却比开了空调还凉快!”

万科公司的董事长王石 (图片来源:百度)

霍巴拉说的这种可持续建筑,在国内房地产巨头万科公司的董事长王石看来,并不陌生。万科有个万科建筑研究中心,中心建了一座塔,这座塔按白蚁造窝原理建造,白天隔热,晚间散热,并且用微风、垃圾发电和天然采水,因而做到不用市网一度电,不用市政一滴水。王石说:“这种技术其实已经相当成熟,可以在城市的社区运用。”

更多可持续建筑领域的成熟技术就在眼前。在上海世博园内,葡萄牙馆极具特色的软木外墙、英国伦敦的零碳馆、瑞典马尔默的绿色屋顶、加拿大温哥华的环保木屋、日本大阪的樱花隧道,德国佛莱堡的向阳屋等。然而,这些似乎触手可及的绿色建筑,在国内外的普及却仍然较低。王石坦言,国内房地产开发项目推行可持续建筑标准的不足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消费与生产司司长阿拉伯·霍巴拉介绍,许多建筑商感受不到节能的好处,有些地方政府也认为,尤其廉租房一类的政府所建房屋若要提供节能设施便是奢侈,这是认识上的误区。霍巴拉建议,要采取行动就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要有很好的政策框架和法律支撑,还要有金融支持。“事实上,政府应该挑大梁,因为许多建筑其实是由政府所拥有的,这些政府建筑应该率先被建造为可持续建筑,起到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