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业界名家  > 正文
沈志忠:把设计当成生活
发布时间: 2012-01-30   来源:中华建筑报 投稿  转载自:建构线工作室 

英国留学回来,中国台湾设计师沈志忠,面对中国的设计环境,只有一种冲动,就是将国外的新观念带进中国并进行推广。不久,他在台湾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建构线。

\

沈志忠

“空间的本质就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从线条开始,用线建构最本质的东西。”沈志忠说。建构线一直秉承沈志忠在设计上对于原创的坚持,不断与国际接轨,在引进“新鲜空气”的同时,让国际重新认识台湾在多元文化交织下所蕴藏的丰沛的设计能量。

几年间的积累与坚持,成就了沈志忠,他在国际各种大奖赛中崭露头角:TID中国台湾室内设计大奖、IAIC亚太室内设计双年奖、APSDA亚太空间设计师协会奖,沈志忠的多项作品榜上有名。2009年他是室内设计大奖赛新锐奖得主,2010年设计的以思维繁殖场命名的建构线办公室又一举拿下TID中国台湾室内设计大奖中的工作空间类大奖。

而这些只成为了他超越上一个的基石。

机能化

当线条与空间结合,当概念与现实相遇,创意的无垠就此延展……沈志忠就是在这种意境下,“尽可能让艺术机能化,空间艺术化,在符合机能范围内发挥最大的创意价值,让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不受局限,不被束缚。”

在英国留学期间,沈志忠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在英国,生活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每天接收着大量的艺术信息,使得他开始重新思考艺术、设计,如何在现有的实际规范与环境中,创造出别具风格的艺术形态。这样的思考一直伴随着他,使得他的设计作品充满了艺术气息。在他眼里,任何艺术都可以转换为空间形态,比如故事、元素、文字等等。

沈志忠对空间的理解,始终不会偏离机能化这条主线,在他看来,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先满足了机能的需求,才能创造所谓的视觉美学,毕竟,在空间里人的诉求是不能忽略的。设计的本质,不是表象,空间的重要性还是在于人的使用,当把人抽离出空间的时候,空间也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了,而一段时间后,空间所呈现的美学也会慢慢枯萎、发霉。所以,沈志忠的机能空间本质中,人是重要的,他认为应该从人的本质和文化需求出发,对空间作进一步的了解和构建。

沈志忠认为,根据使用人的不同,设计应该随着不同的时间性、地域性、人文背景、国籍、空间以及主题而有所不同,并非只是单纯玩弄空间的形体美感,而要依据人的需求,为其量身打造最适合的品质空间。同时,设计师同使用人应该有一个交集,毕竟设计是综合的学科,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此外,空间也是要相当理性的,在安排好机能与美学的先后顺序后,再理性地控制空间的执行,这就是他的法则,也是建构线的核心设计理念。

\

时尚极简空间

阅读设计

“现在有些做设计的人,可能会专注于外部形态的表现,但是形体细节部分的改变,比如动线等,也同样会影响人同空间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不喜欢把所有的东西都表象化,更愿意追求细节的表现。”

对于当今设计的浮躁现状,沈志忠有着自己的看法,“一个好的设计决不能随波逐流,要去创造潮流、引导潮流。设计的结果很重要,但过程更重要,通过设计来唤醒大众对美的感受,然后把设计思想融入其中,让人们在这个空间里能有互动,这才是特别之处。其实,当一个项目蕴含着深层次的概念时,它就像一本书,越读越有趣,越读越想把它读下去。但如今,不少设计师却只是在不断地复制,何谈内涵?一个好的设计,是可以阅读、可以聆听的。能够做到这个程度,也最难得。”

时尚极简的空间设计,一般人都会联想到冷冽的空间质感、黑白色系的家居、坚硬的金属素材等元素,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都是少了些温暖度。沈志忠跳脱了空间设计的固有概念,独创出极富居家感的温暖调,以大量的木材为主元素,配合黑、白、红等色系的点缀,调和出全新的极简定义,让居家在拥有时尚气度的同时,亦有亲近人心的质感;完美的空间效果,打造出的时尚质感,更能受到大众的认同。

沈志忠特别重视空间比例的分配与线条的切割比例,用空间创造空间的时尚美感,其创新的设计手法,不单以色系与素材创造美感,还巧用空间比例的切割创造居家的时尚感,突破时尚极简居家的限制,成功地创演出暖调的极简时尚艺术,证明空间设计的无限可能。

原始的美

迄今最满意的作品,沈志忠认为莫过于GALLERY MORE(宜兰摩尔)服饰店的设计,他说:“GALLERY MORE(宜兰摩尔)不仅仅是一家服饰店,还是我对美学体验的解码,将美学导入日常生活,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进而提升大众的美学素养。”

透过沈志忠设计的GALLERY MORE(宜兰摩尔)服饰店,除了看到与其他服饰店相同的基本功能外,他还融入了另一种空间理念,即把逛美术馆时观看与欣赏的感受带进服饰店,走进服装店就好像进入了美术馆一样,有更多的期望和感叹。

商业空间的营造重点在于商品与意象的完美结合,借由设计传达出与商品契合的内涵与精神,并能相得益彰地互显质感品位。当初沈志忠与业主洽谈时,即发现双方对于设计与时尚的观点颇有共鸣;在深入与业主沟通后,他了解商品意涵所要呈现的是精致细腻、隽永极致的简约,多以黑、白等单色系呈现。因此在规划之初,他便决定空间设计的语言要以极简主义贯穿全局,以纯粹的元素与原色系加以白色光源,铺陈出贴切的空间精神。

简单的美,往往比繁华之美更难呈现。如何运用单纯的素材与简约的构体成就出动人的视觉效果,是一大难题。沈志忠将一切回归到物体构成的原点、线条,将空间的主轴以大量的钢索贯穿起来,设计的概念正是在回应店内时尚品牌服装的精神与品质:用超过1万条的钢索转换成墙面,同时用以支撑铁质的框架,而钢索也代表了衣服最基本的材料——线,规律的线性排列美感交织于整间店面,铺陈冷冽的玻璃素材,从店外透视而进,一列列的银色线条经由通透的玻璃传达出简约的撼人之美。白色的间接光源自上而下倾流而出,让空间视感更加戏剧化。单纯的元素运用,不需要繁杂的视觉元素,不用绚丽的色彩呈现。

原来,美是如此简单。

陈列装置是整个空间的主角,也是空间与商品发生关系的媒介,延续着空间设计中传达的线条之美,沈志忠采用了同质性的元素与设计观点,将中央的展示架以钢架组成空心构体,再由一条条的细钢索自天花板将其连串而起,呈现出极富趣味的视觉效果。再将衣服一件件展示其中,更具有仿若观赏一场艺术品展览的意象:一反平时逛服装店时在一堆拥挤的衣架中翻找的习惯,将衣服放置框结构中,似无价的画作,体现出服装的高品质与工法,即使过路的观者,也可以从观景窗一览无遗地欣赏到服装的细节。

设计每一刻

设计是一项很辛苦、很折磨人的工作,然而沈志忠却一如既往地爱着它,并享受着这种折磨。正是凭借着对设计的这份执着与热情,不断地挑战着自己的极限,他说:“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这就意味着要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我不喜欢做重复的工作,那太没有意思了,挑战自己才是最有趣的事情。”

2008年,沈志忠的作品获得了一个设计“趋势大奖”,他对设计趋势有着怎样的理解呢?“趋势就是一种创新,正因为没有人做过,它才可能成为趋势。我们之所以能够斩获这个‘趋势大奖’,主要还是基于对项目背景深入的了解,体现空间与人的互动,这很重要。我并不是要刻意地去追求趋势,而是在我的创作、创新中,无意地形成了趋势。

创新的路是很难走的,如何面对挑战?每当遇到瓶颈的时候,沈志忠都会往后看,看到曾经克服的一个又一个困难,每当此时他就会很有信心和力量,再一次鼓足勇气超越自己,往前看的时候就会充满爆发力。“就是这样,最痛苦的就是挑战自己,总在不停地追求完美。当你成功了,会得到一种满足感。一个人千万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你永远不知道内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一旦爆发,一定是有威力的。”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