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清建
刘清建:虽然我不是设计专业的从业人员,但我对设计师的圈子比较熟悉,我认识的很多朋友都是设计师,有空的时候也会与他们聊天。我感觉软装是室内设计的灵魂。记得以前听一位老师讲过两个案例,给我的印象很深:第一个案例讲的是英国一个贵族有一座三层的房子要出售,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里面的所有东西不能移动或者搬走,最后有一个人答应了这个要求,也遵守了约定,保持了整体不变,只是在部分软装上做了修改,把它作为一个私人旅馆。这个旅馆现在成为当地最出名的旅馆,因为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第二个案例是这个讲课的老师在广州设计了一个会馆,与其他酒店、会馆富丽堂皇的大堂不同的是,他所设计的会馆是暗色调。从外面进入会馆,会感觉眼前一暗,在往包厢走的过程中,灯光会由弱变强,以此引导来访者。到了包厢之后,包厢内各种色彩的巧妙运用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我认为材料的应用才是最重要的。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软装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江华
江华:我有些感受,我们在保护老厂房、老建筑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当时我们有一大批人在做这件事情,工作状态比较轻松,不像现在压力这么大。当时我们租了杨浦大桥下面的一个废弃工厂,对其改造中加入了我们自己的元素,比如钢结构、木材、砖、瓦等,我们在苏州买了很多实木,地板与建筑外部都是采用的这些实木。为了凸显建筑的“古色”风貌,砖瓦买的都是旧的,而且我们也想尽量保持住这种老厂房的固有风格,所以说当时保护这些老建筑我们是做了很多努力的。
张晔:我看过一些登琨艳的作品,突出感觉就是留有老记忆的新空间,设计师使用了好多满含记忆的材料,而建造整合手法是现代的。
邓烨:我没看过登琨艳做的建筑,不过我看过他写的书,给人很怀旧的感觉。我感觉这应该与他的社会经历有关,是一种对历史的惋惜,有跨界的感觉。
张明杰:室内设计既是一个很宽泛、同时也是很模糊的概念。当我们接到一个设计任务,首先要衡量它是精神性更强还是物质性更强一些?某些项目是偏重于实用性的,而有的项目则是精神性更突出一些。物质性、商业性的设计和精神性、艺术性的设计都是设计工作。任何类型的设计在本质上都是不分高下的,与工程投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如同演艺界的一句名言 “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一样。有时情况甚至是相反的,越紧张的投资和工期反而越能考验设计师的功力、越能展现设计师的智慧。在这里我想跟建设主管部门探讨一下国家的勘察设计收费标准中按工程造价取设计费的规定是否值得商榷。几年前,在一本设计期刊上看到某位荷兰建筑师设计的养鸡场屡获国际建筑大奖,更加让我坚定了这种认识。

李晓林

刘志良
幕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