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欣,NBBJ高级建筑师
王欣:
针对BIM我并没有很深的研究,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希望和大家分享。我非常同意邓博士的观点,畅言网提出了很多互动的问题,我们都有很深的理解,这是一个三维的表达。基于一个三维的设计和表达这是重要的转变,我们在二维翻译成三维的过程中,损失很多信息。把我们最开始的设计的信息能够完整表达出去,成为最终的产品,这个过程中信息含量非常重要,用三维的方式能够减少信息的损失。之前计算机产业并不发达,需要靠实体模型来做,之前都是做样板建筑效率很低。当我们用BIM参数化的设计进行整个建筑设计,再做其他管理有很多意义,效率提高。比如Revit Architecture这个软件,可以让十个建筑师在一个项目上合作,大家共同建造一个模型,效率的提高显而易见的,这是基于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第二,建筑师设计理念的改变,之前大家会发现做曲线设计很难,通过二维表达很有限,空间管道、玻璃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走,这就需要三维软件让大家深入了解、精确地设计,比如玻璃的弯度是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做曲线建筑的时候是很灵活的,这是在设计过程有极大提高。另外,关于绿色建筑方面,楼的朝向、环境的影响、热能耗的多少,都可以通过软件计算和估算,这样一个模型被设计师计算和建造出来,可以传递给其他建筑师实现共享,真正能够建筑、施工、管理协同合作,这方面益处很大。
第三,我们需要思维的转变,BIM不是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数据管理的过程,为什么用软件可以切出不同的剖面?数字化的信息通过软件来实践,很多信息被替换出来,建筑中可以通过模型知道建筑功能器官是什么样,这是我们之前不能得到的机会。最后,通过数字参数化设计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更为广阔,但是也使我们丧失了一些东西,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我们不把完成模型的时候根本不能用,当我们基于这个产业革命得到的技术进步的时候,会发现丧失了很多人文、社会、艺术方面的追求,当我们追求效率的时候往往设计上却在退步。
畅言网编辑:
非常感谢王工的发言,设计师基本上是使用者的角色,使用者和开发商有角色的区别。我们今天也很荣幸邀请到了BIM专业运营经理桑煜,请他谈一谈开发和优化方面的想法。

桑煜,上海绘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BIM运营经理
桑煜:
在2007年初,我们已开始从事BIM的工作,起初BIM在国内推行时,遇到最大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建筑行业本身。目前,现代集团、CCDI、筑博等公司在发展BIM事业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积累了很多的实战经验,修炼了很长时间的内功。在此也恭喜现代集团承接了SOHO在上海的项目。
现在大家普遍使用的Revit最初并不是欧特克公司研发的,而是收购其他公司的软件,目前使用起来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Revit是非常好的平台,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这是毋庸置疑的。
欧特克公司也宣称致力于做最好的Revit平台,希望在国内有更好的发展,在国内设计院有更广泛的运用。比如国内很多公司与欧特克签订了协议,大面积使用Revit等。
畅言网编辑:
刚才大家的发言涵盖了话题中很多点,软件在以后循环利用的资源,目前应用终于到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说了很多看法,接下来请李工也谈一谈。

李昕,澳大利亚伍兹贝格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建筑事务所建筑师
李昕:
BIM这个概念在设计阶段的优势非常明显,因为他是数字化城市概念的基础,推动需要国家和业主层面来推动,从方案阶段开始,我们用了一段时间感觉优势很明显,设计过程中很多建筑师没有用过,因为原来的程序很成熟,推行有很大的难度。BIM优势很明显在于:第一,对设计过程的支持,我们做方案的时候是拿方案做成彩图效果图来表达,在用Revit软件州设计方案可以很快地推敲并修改,BIM的设计过程很符合设计理念,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达到一个实现过程,建筑师的经验非常丰富,BIM让建筑设计更加直观。
另外一个是模型,国内做的并不太多,工作模型能够发现很多问题,现在在电脑里能够实现,软件用起来设计质量能够保证。在设计时间比较短的情况下,对设计质量和效率有很大帮助。绿色建筑国家比较重视,方案阶段中绿色建筑设计介入之后,会有很大的好处,施工图再去体现绿色相对投入更多,早一些投入性价比更高。绿色建筑可以通过平台直接融合到设计之中,单从出图来讲,软件出图比较快,它是一个系统能够自动生成,没有后期的改动,效率非常高。设计周期、出图时间、协同合作方面的优势,使BIM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方案阶段、施工图用过之后才我发现有几方面的好处,三维协同使沟通非常流畅,设计变化之后大家可以共享。我们曾经一个项目是钢结构,其中一个送餐通道设置问题,没有其他通道可以走,框架间隙正好可以开一个门,二维不太容易去发现,如果到施工阶段发现就很麻烦,很难找到解决方法。我们在方案阶段很快处理,可以减少后期施工的浪费。
设计师更关注BIM在设计阶段的好处,但是BIM价值不完全在设计阶段,他在整个建筑全过程,整个周期用起来价值非常大。
畅言网编辑:
我和设计师在沟通的时候了解到,BIM的受益方其实在业主,这是意见最多的反馈。BIM可以发现一些问题,让我们更早地把它解决掉。通过计算模型让设计更省力,达到更好的效率的提升,李工刚才谈到了一个案例,下面有请筑博设计的张工发言。

张静波,深圳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建筑师
张静波:
我们设计院是应用BIM最前面的一端,施工模型也能做,但是我们比不过施工单位的。我们设计师做三维是BIM里面很小的一方面,作为整个链条中最前期的。我们筑博专门成立一个公司,把BIM、绿色咨询和工厂产业化整合在一起。政府的甲方很推崇BIM的概念,因为很多设计院在一起推动,,所以甚至有的甲方如深圳工务署要求新的项目都要用BIM,把BIM作为设计单位的一个门槛,而且要求所有的产品供应商都使用BIM的模型。我发现甲方的推动力很大,迫使设计院要赢得项目必须要发展这方面。我们一方面做设计,一直也独立做BIM咨询,今年比去年要好的很多。传统的设计师已经习惯了二维设计,使用新的软件很困难,就是做2维的协同推广也很困难,让设计师完全改变之前的方式难度很大。设计院用BIM做三维设计越来越多,某一个阶段两种设计方式会共存,只是比例的关系。所有的设计师,如果说十年以后实现全3维设计,可能性比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