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海花,创羿幕墙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任设计师
李鑫:
这让我联想到物联网,我很想了解一下BIM和物联网有什么关系?
邓雪原:
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物联网是将更零散的信息通过传感器集成在一起,而BIM软件则是根据部门、专业划分的。

黄海峰,上海水晶石科技有限公司客户经理
李鑫:
请教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做国内的绿标认证时要查数据来源,比如生产钢材的铁矿石是来自澳大利亚还是国产的?如果无法查询,则绿标的数据是做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如何鉴定到底原材料是500公里以内,还是500公里以外的呢?
邓雪原:
很多东西都是虚设的,就像很多绿色建筑那样,很多都是走样子。现在BIM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以我们首先不能拔苗助长,BIM的应用现在处于什么状态就是什么状态,要尊重客观事实。BIM的应用实际上是借鉴机械行业的使用经验,机械行业比我们先进,但建筑行业比机械行业复杂,所以BIM在建筑中实现起来也是很复杂的。虽然建筑行业对精度的要求没有机械行业高,但设计师只要下过工地就会知道,那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之前计划的和模型中实现的是否相同?如果相同,那么就需要更新数据库。我们在学校也非常重视做这项基础工作,即通过这个IFC标准建立一个底层数据库,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个平台和应用接口,接下来各个专业就可以通过这个应用接口共享数据。但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共享的平台还在研究和完善中。
张静波:
现在的软件本身还是有问题的,之前我们希望先用revit搭好模型,再使用archiCAD的一个插件,把数据导过去之后发现很多是不匹配的,只能在archiCAD软件中进行修正。现在使用的是一系列软件,每个软件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因为要实现信息共享才使用BIM软件的,但如果在各个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那么还不如将模型重建
王欣:
比如我们在做各位的专业都不尽相同,大家都需要信息的共享,对此大家可能以为直接就是软件之间转换模型,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我们现在做建筑的时候可能用的是excel表格把所有的数据统计起来,然后我们可以用excel和revit软件连接,也可用excel和maya软件连接,只要是调整一下数据信息,软件中的模型就会相应改变。这个信息是可以共享的,而不是将一个模型转换为另外一个模型,这种想法只是一个定义、一个业界标准,但如果把这些变成计算机语言的话,是可以转换的。我们公司内部也在研究模型转换的问题,我们会通过固定的计算机语言把模型重建一遍。业界并非没有标准,最主要的是如何将信息与大家共享。
另外,我觉得大家不能过于消极,最重要的是要看到BIM这个概念能给我们在设计中带来什么。其实现在从NBBJ的角度,我们极大的得益于这样的一些方法,不论是参数化设计还是BIM的概念,都使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设计水平大大提高,这是在之前所有的二维形式无法达到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个软件包括了所有的东西,虽然revit独霸了这个领域,但他们做得并不好。纵观全世界的建筑设计师,包括扎哈·哈迪德在内,扎哈做设计时基本也是以使用rhino和maya这两个软件为主。所以当我们用这些方式进行沟通的时候会发现信息量在某一个角度是非常高的,比如说你在三维设计方面具有很高的含金量,但是可能别人使用不了,比如盖里会使用一些单独的设计软件,他可以把一些金属板曲面的曲率和如何成型的一些东西进行编程,包括相应的计算,能够以工业加工为基本的产品。
其实BIM系统是可以将数据和模型互相传递的。比如当我们在revit系统中建立一个族的时候,它就要已经联系到最终的玻璃幕墙产品是什么样子了,这在之后的施工中也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我们并非一定要将工程的全部环节体现出来,BIM系统实际上是将有效的信息带到项目中,再通过整个的设计、施工、管理的过程,能够让最终的产品依然还保留这个信息的时候,在之后的运营管理时才会有比较好的前景。大家往往将设计和制图混为一谈,其实设计本身和最后的平立剖没有太大的关系,这只是将设计师的作品传递出去的一个手段。但是三维的设计是可以让人们更为形象化的,因为大多数人是看不懂二维图纸的。所以我希望新一代的三维软件和一些设计的理念、方式的改变使信息的整合度变得比较高。
李昕:
BIM只是在设计行业进行的某些数据的转换,实际上excel也是一个数据库,只是简单一些。现在的技术软件还不是很成熟,可能我们在设计、加工、生产领域可以很好地使用这样的软件,但在诸如绿色建筑设计、architect等软件的数据交换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当然我们可以在自己分别的领域中做模型,但如果这种数据的接口非常流畅的话,具体某一个模型的应用价值就会更大一些。另外,在国家也需要在政策层面加以引导,业主也要积极配合。
畅言网编辑:
刚才大家谈了很多BIM软件的一些问题,下面请大家结合各自的工作经历讲一讲BIM软件的一些应用案例。
张静波:
BIM其实只是设计师的一个应用工具,更重要的应该是设计师的工作经验,我们更注重通过BIM提高自己的设计质量。设计质量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由于经验的缺失而造成的错误是无法通过BIM弥补的,BIM只能填补二维图之间的错漏碰缺。筑博设计从事住宅的设计工作较多,住宅的错漏碰缺相对较简单,图纸问题更大的原因是由于设计经验的缺失。采用三维软件的优点是让各专业间的沟通快很多。比如我们之前做的一个两层的地下车库,两层之间有个坡道,我们的设计人员将风机房设置在坡道的上方,二维图中只是显示在坡道上面有一条风管,但如果在三维软件中看的话,就会立刻发现坡道的上方会碰到头。这就是三维的可视化,对设计师的好处是很大的。

李卫东,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研发部副主任工程师
李卫东: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代集团在湖州喜来登酒店项目中做了类似于监理的工作,这个项目呈拱形,全部使用玻璃幕墙,幕墙的每个部分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施工中发现某些区域是无法将玻璃安装进去的,而且分隔和之前的设计图纸也是有差别的,究竟是修正之前的设计还是“将错就错”?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采用了激光扫描的方法将建筑变为三维模型,再将之前的图纸也做成三维模型之后进行比对,看看误差是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做完之后发现效果也是不错的,于是就将这个效果交给玻璃幕墙的生产厂家进行制作,从而节约了因为重新制作钢骨架而带来的成本浪费。
纪文轩:
我们目前正在设计一个境外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甲方要分期完成这个项目,项目第一期需要设计10万平方米的商业和住宅。由于我们的BIM团队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希望将项目外包出去。
吕芳:
我觉得这样是有问题的,建筑设计方面的专业人员和专业做效果图的人员是不同的,效果图公司是无法将建筑的实际效果在软件中准确呈现出来的。
桑煜:
作为软件供应与培训商,对于全国各大设计院的BIM推进程度还是略知一二的。我给你的建议是可以再多了解一下相关情况,需要多比较几家这样的BIM公司。据我了解,目前国内在机电方面的应用并不理想,基本还是以建筑、结构和钢结构为主。
纪文轩:
我之前做机电设计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管道综合,包括刚才张工提到的坡道上面的风管设计,实际工作中会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施工之后很难再修改了。
桑煜:
我预计你可能会采用Revit软件,这个软件中包括了建筑、结构、机电多个专业的模块,但是我认为目前Revit这个平台还不是很完善,它在建筑和混凝土结构方面还可以,在钢结构领域我建议你使用TEKLA Xsteel的软件,它可以和Revit对接。在机电方面可以使用MagiCAD软件,它在Revit与AutoCAD两个平台上都有运用软件。
畅言网编辑:
接下来我们进入自由讨论阶段,大家可以将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切身感受与朋友们现场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