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说材料 话表皮  > 正文
说材料 话表皮
发布时间: 2010-11-30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郑颖: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表皮越来越受重视,建筑师原来只解决功能就足矣。还以手机为例,过去民众只要拥有手机就够了,不管手机是什么款式,但是现在是所有人都有手机,这个时候就只能在手机款式上做文章。建筑也一样,楼都盖好了,现在就只能是比样子、比造型。

我本人在设计院对材料也有一定的研究,过去我对室内和室外的材料都是平均对待的,但随着内装外包,我逐渐将关注点放在建筑的外饰面材料上,实际上外饰面材料比内装材料要少很多,在选择上就是注重保温和装饰性。具体说来,建筑的外饰面以金属为主,从钢到铝再到钛、锌、铜,然后是玻璃、石材等。

郑颖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总工办高级建筑师

褚智勇:作为建筑师,我们有时候觉得很好的作品却未必会获得认可,或许需要不是建筑专业的人士给点意见和建议。

关砚冰:我是机电专业的,从非建筑专业的角度来看,建筑表皮对建筑整体最重要的还是统一性,我所在的设计院做的公建项目比较多,经常会看到同一个项目的2幢建筑风格极其不协调的现象,可能是两幢楼的设计师不同,感觉到两栋建筑完全不配套,再加上相应的办公建筑可能又是另外一种风格,我个人是比较重视这种统一性的。

建筑不一定必须是大理石之类的华丽表皮,最重要的还是要风格统一,不要动不动就采用玻璃幕、大理石,这样感觉会很凌乱,没有美感。另外就是环保,不节能的材料最好不要使用。我还是坚持以实用为主,不需要奇形怪状。

关砚冰 中机中电设计研究院公用设备环保室设计师 

彭小虎:我觉得建筑表皮之于建筑就如同衣服之于人,表皮的概念是随着奥运会的重要场馆以及一些大型公共建筑“热炒”起来的,其实这个表皮的概念很早就有了。人一直都在穿衣服,但是时装的概念却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亚当夏娃用树叶遮体,现如今我们看看,人又用什么遮体?

建筑表皮最先考虑的还是怎么把房子搭起来,比如说用树皮、木头、石头之类,然后慢慢发展到结构方面。当固定的物理需求已经达到,就会出现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那些花式、窗花、浮雕也就随之慢慢出现,泛滥开来就演变为巴洛克和洛可可,现代主义应运而生。其实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都是设计者赋予的;然后继续向前发展再到简洁,比如说马赛公寓;最后发展到后现代,这就和衣服一样,满街的人都穿一样的衣服,于是就出现了新的内涵,艺术的东西都是很类似的过程,建筑其实是相对滞后的。

建筑表皮之于建筑有两种不可磨灭功能,第一种就是物理功能,首先要包裹住建筑本身,要保温、隔热、防盗;第二种是在某一个环境下,当建筑不需要保温等物理性之外,精神需求和表达思想就成为主导。建筑反应的是建筑所有者的思想,但所有者需要和我们建筑师沟通,根据他的习惯,把他的思想做到建筑里面。鸟巢是赫尔佐格的作品,大剧院是安德鲁的作品,CCTV是库哈斯的作品,是这样吗?其实所有这些建筑的都是中国政府的作品,所有的思想都一样,只是依靠不同的人在表达。

褚智勇:表皮向着奇形怪状的趋势发展,真正做得很好的处理少之又少,那么究竟朝哪个方向发展才是相对正确的?

徐晨:这种发展趋势不能一概而论,和服装不同,建筑的发展比较依赖于技术手段的进步。在古代由于技术的局限,就只能用木头去做,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才发展到金属、玻璃、石头等,水立方因为使用了膜结构,就被赋予了很多特点,包括聚光、隔声、自清洁等功能,如果一定要说朝哪个方向发展,回顾50年来中国的建筑的发展,设计师应该看得更远,应该更注重实用功能,同时兼顾外表和内在气质互相匹配。

郑颖:建筑表皮发展的趋势一定是脱离内容的,与建筑内核越来越脱节。未来建筑外立面可能都不是由我们建筑部门去做,甲方可能直接外包给专门做立面的公司,现在已经有了这种苗头。建筑周期一般都很长,一个人不能兼顾所有的环节,就会出现分工,这样的结果就只能是脱节,当然现在的经济水平其实也允许这种脱节。建筑物内部不管是什么样子,外墙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形式与内容不统一的现象就很容易产生。

徐晨:分工越来越细是社会进步的标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郑颖:由于很多方面都被分包出去,建筑师着主要做的可能只有防火分区,设计一定数量的安全出口,确保建筑一旦发生事故,人能安全疏散出去就可以了。

彭小虎:建筑师的作用是什么,我认为建筑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有权利去整体把控每个环节,确保整个建筑的风格。

徐晨:建筑师就如同交通警察一样,他站在那里指挥交通,他不做具体的工作,不修车、不加油、更不开车,但是没有他整个交通系统就得瘫痪。

郑颖:其实建筑师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是有一定的误区的,电梯、外墙等直接外包给某个厂家,作为建筑师应该把握整体风格,不能因为自己不懂这一领域就完全放手。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