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说材料 话表皮  > 正文
说材料 话表皮
发布时间: 2010-11-30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褚智勇:我们国家的设计院是由前苏联沿用过来的,各有利弊,不能说美国的设计院模式效率就一定高,国家的体制还是决定着我们的经营模式。以T3航站楼为例,如果不让北京院牵头去做,让福斯特独立去操作,完成的速度就不会那么快。这与国家的强制性规定有密切关系。还是要从建筑师自身角度去找原因,因为我们在专业知识上是欠缺的。以幕墙设计为例,因为我们什么都不懂,所以只能听从厂家的,其实还是反映出了我们国家建筑师水平的局限性。

郑颖:另外,关键的一点就是指定材料的工作应该由建筑师来做,我们没有必要回避材料选择,以前是设计师说了算,现在是谁出钱谁说了算,这种做法是根本性的错误。再比如画图,现在的电梯详图根本就没什么作用,过去的详图现在都没有,因为在电梯没有招标时画图是没有意义的。

褚智勇:现在建筑师能画的就是普通住宅的图,真正到了幕墙的节点,比较精致的图纸也根本画不出来。如果让厂家送几个样板可能还可以,有时候甲方先定了产品你画它也没意义了。

徐晨:中建国际做设计,以前他们也没想到能够中标水立方项目,但是他们中标以后就在全球找最好的设计师,他们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集中最好的设计师。像我们院就有这样的问题,如果花200万在外边找设计师,肯定觉得不值得,还是自己培养的设计师划算,但是自己培养的就会有些问题,所以我们也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的机制。另外,如何把优秀的设计师集中在一起,比如说我们建筑六所可能对钢材模结构不了解,在模结构方面的人才在建筑一所,做钢结构的人才在四所,而在整个设计院中又没办法将这些人才进行整合,我们会受到某种体制上的限制,所以这方面也需要改革,也就是说引进职业经理人。如果这一步走成功了,很有可能我们这样的设计院就会跟着他们的路子走。这样的话我们的设计师就可以专心做建筑了。比如说我接了一个像机场的项目,有这种大跨度的钢结构的工作,我就可以找一个钢结构的工程师与我合作;我如果接一个膜结构的项目,我就可以找一个膜结构的工程师和我合作。

彭小虎:就应该是这样的,建筑设计有建筑设计的大师,做钢结构和混凝土方面的,也应该有他们各自领域的大师。咱们还是回到建筑表皮的话题上来,表皮的形式和设计手法,实际上就是说表皮是怎么来的。

褚智勇:像表皮的发展形势我是这个想法,相当于整个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同时又有一个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大家希望建筑师的这些做法能够表达出什么思想。以前的建筑方式是先筑墙,然后再在墙上画画,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的发展,现在混凝土的内浇外挂等方式被广泛应用。现在我们也可以做到在混凝土墙中整合有保温材料的外装饰,整个外墙板做好后挂上去就好了。

彭小虎:以前的墙体很不好,经常有人抱怨向墙上挂画都钉不进去钉子。

郑颖:工厂化以后施工图相对就简单了,直接就可以根据图纸上的需要找工厂定制材料。

畅言网编辑:如果甲方要做一个有个性的住宅,那么模块化对这样的个性建筑是不是会有些影响?

彭小虎:影响也不是很大的,因为建筑可以是局部模块化的,比如北京的设计师广场,如果把它拆了,你会发现它也是模块化的结构。

褚智勇:模块化后,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现在的工厂化已经是很个性化的了,他的工艺是可以保证的。模块化对于商业地产也好做,万达的模式就是这样的,通过万达广场在全国各地的复制来赚取租金,各地的万达广场也只是结合当地的特点稍作修改,而业界也一致认为王健林是最大的隐形富豪。

郑颖:只有多复制这种产品,才能在不断复制中做好,因为复制可以在第二遍去修改第一遍的问题,所以他们的产品是不断升级、不断完善的。

彭小虎:我对现在的建筑业开始怀疑了,对现代建筑的前途也不像以前想象的那么好。古建筑他为什么那么好,实际上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一步步走过来的,所以这方面已经是天衣无缝了,而当前找几个好的现代建筑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李玉峰 中国建筑集团海外事务部建筑师

幕落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