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波,中建设计集团第一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李波:
让喜欢创作的建筑师谈控制成本这个话题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一个是放,一个是收。一个好的建筑一旦在物质层面非常苛刻的话,建筑师在极致成本控制的压力下,就难有好的创作更别谈精神层面给人带来的享受。建筑师给房地产带来的更多的是价值创造。成本控制有两个方面:第一,技术层面,无外乎专业上的一些方法,比如增加住宅使用率,结构优化、设备优化以及弹性化的设计等,大家都是专家,不细说了。第二,非技术层面,比如财务成本、时间成本等。建筑是一个载体,成本和收益都在其中,不能单一而说。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成本控制是个尺度把握的事情,过度的成本控制必然给房地产开发带来灾难。我们在唐山接了一个项目,开发商找我们的时候已经亏了上千万,经过我们整合和设计,这个项目最后变成了市里的优秀示范项目。当时这个项目成本已经很高,并且还有70%的拆迁量,甲方找的第一家设计单位时候就把设计费用压得很低,并且一定要把建筑成本也控制极低。结果定位不准确加上冒然开发,亏了。我们进入之后,多方位分析想了很多办法,一是从建筑技术层面把成本往下压,同时让使用率提高,这个对于他们已经不可思议,比如塔楼的公摊率控制在20%以下,建筑材料使用性价比高的以及适度的新技术的加入,这个技术短期是略花费一些钱,长期是省钱和省力的。另一方面,我当时带着营销和财务人员组队过去,从房产开发链条和系统化入手,在当地房价有天花板压制的情况下使得单平米售卖价格提高800元到1000元,突破了价格瓶颈。所以说,单纯的技术层面成本控制意义不大,它一定是个系统的解决方法,放在整个产业链上才具有意义。尽管我们的设计费少的可怜,却要承担更多。另外借这个机会说一下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其实并不适合所有项目,特别是不适合需要建筑创作和带来精神感受的那些项目。我个人觉得保障房一类的项目标准化设计更有意义,工业化生产加上政府真正的推动会对老百姓有益。
绿色建筑业界说了好多年,基本上都是务虚的,务实比较少。我们公司在绿色设计上已经有一些经验,同时正在协作和制定相关绿色建筑设计的规范。我认为绿色建筑更多的是需要政府去推动,在一个合理发展并且有一定体制基础上来谈才更有意义。建筑师目前还不具备推动平台发展的能力,只能说是呼吁一下。绿色建筑的成本控制分为两方面:一是硬件,二是软件。技术从理论上有比较详尽的方法,国外很多国家先进的绿色节能技术是值得借鉴的经验,都有具体的实例。我个人对绿色建筑持积极支持态度,但是希望推动的过程中政府能够把平台问题先解决好,企业能把脚步放缓一些,不要挂羊头卖狗肉。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已经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如果绿色建筑只是一个可有可无、模棱两可的概念的话,没有意义,应该比较理性地对待绿色建筑的发展。

陈文茜,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产业协作委员会副主任
陈文茜:
我的工作中涉及财务方面的内容比较多,在整个项目成本中,设计本身在房地产开发整个产业链中只占据一个很微小的位置,设计费占的比例很小。设计费用不应该作为开发商节约成本方面来考虑,设计成本占开发成本比例较低。
好的建筑师打造高品质建筑,他的工作是贯穿到整个建造周期中的,甚至说他从整个项目策划规划到后期的运作都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成本角度来讲,有很多项目运作时间很短,三五年就完工,而使用过程需要几十年、上百年,建筑师在做设计的时候能做什么?好的建筑师会全方位的考虑项目,并对国家的政策导向非常熟悉。另外,建筑设计方案成本中建造成本只是一方面,设计方案从绿色角度会投入更多的成本,如果从后期节能产生的效益考虑,前期的投入更应该当成一种投资来看待,不能单纯地看成前期的投入很大必须要得到很高的报酬,从成本前期投入来看应该更长远一些,后期运作来计算每一笔节省,作为一种回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更容易接受前期投入更多成本来打造绿色建筑。

陆静,五合国际北京公司副总经理
陆静:
作为建筑师来讲,关于建筑设计成本我有一些自己的心得。首先,现在整个社会比较浮躁,开发商在建设项目时受到非常严格的时间控制和多方面的限制。银行贷款、开发时间节点、流程等导致开发商不断地压缩设计时间。我觉得高水平设计方案一定是长时间磨合出来的。
我接触过一个项目,是一家开发商邀请黑川纪章花了两年时间做出的方案,他把各个部位的节点包括装饰部分都做的很细,能达到把使用的材料等信息附着在设计图纸中,这个方案的可实施性比较强,充分展现了建筑师对项目的把控能力。但遗憾的是开发商要改方案,要我们用两个月做出别人做了两年才完成的方案。因为黑川纪章把图做的非常细致,即使我们不断加班,但是因为时间不允许,还是没办法把自己的责任贯彻到工程中,这是不可控的。对于开发商而言,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更好的完成销售目标,对于商业项目而言,也主要注重如何更好地招商,并不关心房子是否实用,是否实用是客户自己的事情。后来,我们对项目进行了修改,有时会涉及到拆墙,这都会造成成本的浪费,包括在装修的时候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开发商追求利润是没有问题的,但应该首先从使用者角度考虑、从长远角度考虑。
接下来,我再谈谈绿色建筑问题。美国的LEED认证系统接受程度较高,国内也有绿色建筑标识星级认证系统,比如一星级绿色建筑每平米的成本大约增加100元左右,二星增加200元左右,三星增加300元左右,而国家今年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如果建筑达到三星级,国家还会给予一定的补贴,由此可见,国家还是做了一些工作来推广绿色建筑的。但实际做绿色建筑的住宅项目并不多,因为对于开发商而言,毕竟要涉及到成本投入问题。当前的绿色建筑标准并不明显,如果是一个节能型空调或冰箱,可以说出它的具体节能数量,但如果问及一座建筑在维持室内比较舒适的情况下能够节能多少,恐怕没有人可以确切地回答。现在的建筑大都关注某一单项技术,而建筑节能注重的是建筑的整体性。以前我们注重门窗节能,现在门窗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可能问题又出现在屋顶或是墙角了,这样的短板效应使得建筑最终还是不节能的。即使再节能的建筑也无法避免一些问题,比如室内的湿度问题。南方地区湿度较高,这种情况就无法通过节能的方式解决,所以必须附加一些其他的设备来确保舒适性,这样的话,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每平米就要增加八百元至一千元的投入。关键还在于市场的接受度问题。

钟荣洁,北京新纪元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
钟荣洁:
我做了十多年建筑设计工作,觉得技术水平对建筑成本的影响很大。现在很多设计院都让年轻设计师甚至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在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那些经验尚浅的设计师而言,是无法对项目有很好的把控的。设计对成本影响很大,如果设计师的经验不足,那么势必会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造成成本的浪费。我觉得日本的设计很人性化,不论在厨房、卫生间还是外部的无障碍设施等方面,都非常方便使用,大到建筑的可达性,小到把手等五金构件,既方便有困难的人,又不影响其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