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巍巍,阿普贝思(北京)建筑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师
尹巍巍:
建筑成本与设计师工作的认真态度有着很大关系,另外,设计师还要注重建筑的文化表达,设计出的作品要实用,建筑放在那里要体现它的使用价值,不能造成浪费。在建筑材料上讲,建筑材料的质量差距很大,很多情况是我们向甲方推荐了更为适合的材料,但甲方并不接受,他们要自己选择更廉价的材料,所以造成了建筑的质量问题。出现问题之后再进行修改,反而造成了更多的浪费。

闫博文,阿普贝思(北京)建筑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师
闫博文:
我在建筑行业工作的时间比较短,刚才听到大家比较深刻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大家的发言给我很大的感触是建筑成本要将所有的因素结合在一起考虑,这样就可以把成本降下来。建筑整体不仅是将室内和节点等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还可以引发到建筑和周围景观以及小区规划的整体性,所以在做建筑的时候可以将景观等因素一起考虑,同时也能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另外,加入一些绿植对建筑的节能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建筑的周围如果有很多景观的话,那么建筑立面也不用做得很花哨,可以通过景观和绿植提升整个项目的品质。

邹裕波,阿普贝思(北京)建筑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邹裕波:
阿普贝思在景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都有接触,接下来我谈一下我们做完项目之后的感触。最近我们做过的一个工业厂区的规划,甲方特别强调要把立面做精彩了,我们提出的概念是将规划、建筑和景观一起考虑,将原规划中分散布置的建筑单体集中布置,既满足效率优先,又节省了土地,为二期开发预留足够空间。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考虑节能和材料的应用。我们国家的可用建设土地非常少,所以节省土地是更持续的一种绿色理念。
绿色生态建筑是一个公益概念,对占建筑绝大多数的住宅设计强调体现绿色概念,对整个社会的低碳环保很有意义。少量艺术性很强的地标性建筑,比如鸟巢或CCTV总部大楼等过多批判其绿色环保而忽略其艺术地标性,其实也太过苛刻。所以,我们今天主要讨论关于住宅设计的绿色理念问题。
关于设计与建筑成本问题,我认为甲方的定位、理念和社会责任感与建筑设计师的关系精密相连。一流开发商不会过多顾及设计费、建安成本等费用问题,一流开发商的盈利点在于增加住宅的品质而赢得更多利润,不是节约出利润。如此一来,他们愿意为其社会责任感和高端市场定位买单,可以为绿色建筑理论而增大投入。如果房子卖到4-5万元每平米,那么就不必太计较建安成本了。这样高价位的住宅更需要把品质提高,增加住宅的更多附加价值,比如景观、物业、安全性等。绿色的特点一方面是节约,另一方面是将建筑的价值增大。二流开发商可能会谈到建造的成本,会谈到每平米的造价问题,以这种方式来考虑绿色设计方面的东西。设计方面,材料的适当选择就尤其重要了。
三流开发商才会根据含钢量的大小来衡量设计院水平的高低,而有些设计院也以此来参与竞争。同样,现在的设计费也是如此,20元一平米、30元一平米、40元一平米,设计院都可以接受,这种低价竞争、压榨设计院的开发商是不会有绿色建筑可言的,至少他们的观念和思路都非常狭隘。安全性和含钢量是密切相关的,如果遇到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的话,这样的建筑是最为危险的。
另外,设计师的经验、对规范的了解在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举个例子,我们在做一个地下车库的消防分区时,初设过程中给甲方布置了两套排风系统,划分了两个消防分区,在优化过程中发现可以去掉一个分区,这样的话就可以节省几十万元。这就是对规范的充分理解。目前,规范仍在不断变化,我们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对各种法规的充分了解会避免成本的浪费,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接下来再谈一下绿色建筑的成本问题,我觉得中国人目前还在追求住宅面积最大化,特别是在做住宅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们去日本时都能感受到,一个建筑的舒适性不是体现在面积方面,面积大小只是决定住宅舒适度一个层面,舒适度除了与面积和层高相关之外,还会与房间的材质和色彩等紧密相关,比如日本集成化建筑的洗手间,将浴缸、洗盥池以及下水、上水各方面都是集成化设计,在仅仅2-3平方米中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而且里面的材料全部采用质软的塑胶,很有安全感。如何节省土地也是建筑师引导甲方的一种方式,如果无限制地铺张浪费,一味追求高层高和大面积住宅,我觉得再怎么节能也是无济于事。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设计师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只能慢慢去引导。

许红欣,凯德商用设计部经理
许红欣:
我从商用建筑的设计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成本和绿色建筑的问题。“精妙设计,巧节成本”一直是我们凯德商用设计部的目标,我们在工作中也吸取了很多失败的教训。建筑设计与建筑成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建筑设计决定土建成本的70%-80%。虽然设计费很低,但设计师创造的价值在整个项目成本管理中是很大的,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关注建筑设计带来的附加值和设计的价值。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觉得在建筑的功能和造型上产生了很多成本的隐形浪费。比如刚才有设计师讲要先有物质、后有精神,但是很多设计师都是先有精神、后有物质,他们首先要把建筑的美感和灵气给甲方表达出来,但是功能方面的东西是否能表达出来就有待考证了。这样确实存在很多的浪费,比如设计师设计了一个7米多的挑空,可能7米多的空间我们可以做2层建筑了,这种情况也会给我们带来空间面积的损失。另外,精装交房也会带来很大的隐形浪费。对于住宅我们是不提倡精装交房的。因为精装修不是个性化设计,基本上是统一风格,或者是户型一致精装的标准也一致,每家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根本达不到温馨的感觉。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会有概念、方案、扩初、施工图等环节,对应方案、扩初、施工图三个环节会做估算、预算、概算。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实现成本控制接近预期目标。
在设计管理过程中还有一些通过各种细节来达到建筑成本的节约,比如层高。商业对净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的标准层高我们按5.5米设计,净高3.8米,中间的1.7米会有梁高和管线的设置,在这个细节上要做好几步论证。另外,在境外顾问的方案落地过程中,还要有结构方案的比选,进行结构方案的优化。在技术构造方面,例如细部节点,哪怕有一公分的富余都会考虑能否可以省去。
沟通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在建筑造型与成本节约之间的问题。境外设计顾问追求大跨度、大空间,这就意味着高成本。另外还有消防是否能够通过审核的问题,以及国内设计规范强条是否满足问题最后需要国内的设计院解决。
我一直认为绿色建筑与高成本之间是一个正比关系,我们提到绿色建筑,肯定是它的标准提高了。设计标准提高了,设备成本和建造成本、技术成本都会提高,另外就是我们要申请绿色认证,相应的时间成本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绿色建筑一定要体现出它的舒适度才能对得起在成本方面的付出,才能够满足我们的目标。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还是要加入自然的元素,阳光、空气、水等,但是如果我们现在的商场自然采光很好,就没必要设计侧面采光,本来可以通风很好,就没必要设计成机械通风,恒温恒湿也是可以通过园林等方面的设计来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