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工程造价之数据库管理  > 正文
工程造价之数据库管理
发布时间: 2013-11-04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畅言网编辑:

翁总您怎么看?

翁晓红:

翁晓红,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信息数据库这方面我采用的还是我自己建设的方法,为什么要我自己建?第一是因为第三方来建可能会有些差异,工程类很复杂,有各种性质,哪怕是同一种性质的建筑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自己建不管是高度还是功能都很符合;第二是因为各个区域都有差异,如果把这些很重要的参数全部分开来去搞,通过第三方要把这些全都调研清楚的话,工作量非常大。所以我们平时采用的方法还是自己把它归类。第一是因为,一般非典型项目(个案)都被我们甩掉了,我们要做的是一些典型项目,现在是用广联达的那个库,把典型项目装到那个库里面去。我认为在同样典型项目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会装进去增加样本。如果非典型的我就觉得一点意义都没有。第二我认为还是同类项目的比较,像房地产项目是最典型的,不管是什么,比如别墅,那么我从别墅里面去找相同的样本。住宅里面的小高层和花园洋房差异挺大——万科是万科模式,保利是保利模式,都各有模式。因此我们把这些整理的数据只能跟他自身来对比。比如我做万科的项目,我在万科的项目当中进行对比;比如有一个别墅的项目委托我,那么我们就会分析这个项目跟我做的项目是否有共同之处。

在这些库里面,主要还是在土建的尤其是混凝土部分的比较,但是除此之外应该说库里面,像我们做的现在还是自己去算,因为不去算,像外墙、外立面的体型系数等会心里没底,所以还是利用两种方法相结合。这个库能把土建问题大框架解决掉,但是一些特殊的用料或者体型系数还得靠工程技术人员去手工解决,包括屋面,各种屋面做法都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在信息数据库这块方面可能我们做下来,依托你们第三方还是有些难度,我们读不到你们背后的信息,所以我们不敢用你们的数字给业主作参数。

张竞择:

更希望有一种是相当于定值化的标准,可能从过往的项目中领取一些标准化的项目,然后把每一个模型成块,最后在做新的项目过程中可以把每个模块植入进来。

刘晶昕:

这个有点困难,因为建筑的独特性,没有一栋建筑是一模一样的,因此并不是这个项目的数据取出来拿到那个项目上就可以用了。但是我很同意翁老师的说法,因为我们存在同样的苦恼。比如我们做住宅商业地产。你是某大型集团的的,项目在不同的地方做,我觉得这个指标套到集团内的类似项目上去可以用,但是换一家企业可能差异就会非常大。由于是一个集团的项目,很多情况下项目的风格是基本一致的,做法也会差不多,这个时候分析出来的数据和指标是有用的,在这个情况下经济指标会显出特别重要的作用,指标的指导性和实用性非常高,但是换一家集团公司可能情况马上就不一样了。

畅言网编辑:

两个业主在这点上的差异这么大?

刘晶昕:

你看很多成熟的地产集团,基本上都差不多样子的,从结构类型、建筑风格什么的都差不多的,不会差得太远。包括他们出来的清单,都是标准的清单报价出来,所以很多地方都是他提供你清单而不是你提供他。

畅言网编辑:

几位老师出去国外考察应该也会有一些经验,那么在这方面国内和国外比起来,可能差异非常大。那么国外跟我们是一样吗,还是他们会有些区别。

刘晶昕:

我们公司的王总曾去英国考察学习,回来后提到了国外是如何做的。比方说他在RICS协会看到过数据库,这是一个大的数据库的概念,这个大的数据库基本上应该是由第三方或者是由政府做的,他们甚至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呢?同样一个医院报价不同的承包商,他的报价上下差异可能就在10%之内。我个人认为这个报价是非常准的,就是这个还是在前期啊,根本没有施工图的这样一个情况下有这么准的一个报价。

这个数据库的使用就是从大数据里,很多项目里先选医院,再选什么类型的医院,再选几层的。因为这个数据库可能量足够大,总能找到和你现在基本匹配的项目。由于英国的价格波动也没有我们国内这么大,所以他们适当的调了差价以后,估算报价的差距就比较小。

同样的,最开始我们做港式报价的时候,尤其是港资的房地产商刚刚开始进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同样做估算,国内的做法跟他们的做法有非常大的区别。我们原来做估算都是以平方米指标为主的,他们做估算哪怕你再粗也是做出数量表来的,这个出的数量可能不准,但是他还是要出数量,出数量去报价,然后构成了你的估算量,所以这个时候和我们当时同样做估算的观念上有很大的区别。也就是说他不去管你做的准不准,但是要出来的东西肯定有一个方案的图出来,他以你的方案图开始估外墙的量,开始估板的量,估柱的量,这个东西没有图纸去指导,按照历史项目的经验估,出来以后照样单价上去,这样构成的估算,这个和我们当时做有很大的区别,这个是给我印象很深刻的。

翁晓红:

现在我这边有一些项目也是用这种方法来做,平时我做估算的时候就照传统的方法做,但是在这个阶段如果业主认为不可靠,我可以另外收一笔费用,算工程量,第一个就是我刚才说的,因为在这个阶段设计不会达到一个深度,那么我还是在钢筋混凝土部分找一个类似我做过的模,这个模是我的基础,那么钢筋混凝土这些我们都给算出来,就参照这种相同的模假定掉,那么这个差别不大,对整个造价的影响也不大。我差10%甚至差15%都不大,但是其他部分我们还是要算的,因为既然我们再收了费用算工程量了,那么不管外立面多少面积,包括里面的机电部分怎么配置,那可能有些设置都没出来。

不过我们这边造价人员还是协助来配的,比如空调系统我们可以沟通一下,把它配置一下,那么各个方面的量还是要做出来,那么这样最后能够合成一个价格,相对来说贴近度比我们平时单方平方米的要准确得多,将来这个做好以后也是要跟设计协调的,因为这个不是造价人员能解决这些技术问题,我们只能把这个投资估算跟设计人员在一起。你如果对这些认可那就定下来。比如我们定下来5个亿,那好,就是5个亿。设计人员就在这个框架里面工作,因为在这个阶段不是完全由我做,而是设计跟造价一起去做,只不过是把技术跟造价结合起来,造价帮设计定好以后在这个框架里面做文章,再有大的问题不是造价来承担责任,应该是设计师来承担责任,是他在过程当中没有作为。

我们一直面临一个很大的压力,因为所有的超造价都是外行来看,说造价不准,我们在这个工作过程当中担负了十几年冤枉——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造价人员,始终认为造价算不准。事实上我们认为是设计,你在前面都没说要做什么东西,也没有告诉我们在这里面要有什么标准,那么造价人员怎么会说准与不准?造价是很委屈的一个工作,在这个工作岗位上经常碰到这种问题。但是现在好多了,因为现在好多都是把这个问题回到设计师那边,我们在造价里面算错与多之间差不了多少,除非我小数点搞错一个位置是真有影响,但是换言之你说在造价上面超5%超2%可能我们会错一点点,但是如果超20%、30%是我们把控不了的,第一是市场外部环境发生大的变化,第二个就是标准设计过程当中发生了大的变化,这样子造价人员在里面能起的作用也就是5%之内,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在设计师上。

畅言网编辑:

那请问符总,刚才翁总说“我们这儿”都被冤枉十几年了,看您笑了,您觉得她算不准是不准在哪儿呢?

符巍:

我也讲一下对整个行业的看法,可能我这句话说得比较尖锐一点,大公司不要数据,万达不要数据,万科不要数据。

翁晓红:

因为他是模块化的,符总说的对,他们的标准是一样的,他是集团性的。

畅言网编辑:

我举个例子,因为你刚刚说的是万达万科等,他们等于是自己在商业和住宅上面的一个模块,那像红星美凯龙,他们所有的卖场都是他们自己造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工程部,那针对这种公司的话他们是不是需要数据?

责任编辑: Editor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