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畅谈建筑本质  > 正文
畅谈建筑本质
发布时间: 2013-07-03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陈晖:

陈晖,吉合建筑事务所高级工程师

我觉得现在社会也在成熟,事实上在八十年代,业主的认知也完全不一样,现在的业主都很成熟,所以我觉得一方面建筑师要成熟,另一方面如果说整个社会都成熟了以后才会有比较好的建筑出来。现在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年代,而且中国现在我感觉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建筑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像上海汽车这么多,路已经走不通了,但是汽车不让用也不行,为了拥有比较好的生活模式,高铁就应运而生。很多人都认为日本很环保,但是前两年统计出来日本人生态主题在全世界排名是比较靠前的,可能比美国还高,就是日本人看着挺环保,其实也不见得。刚才有同仁讲到中国传统的东西挺环保,这个我同意,但是那个时候人口密度跟我们现在的这种高密度相差甚大,也不能完全照搬。中国古建筑都是木结构,木结构用材量比较大。我觉得现在对我们来讲就是,如何在高密度的居住环境下保证我们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最重要。

我觉得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正在逐渐的衰老,这也是一个蛮快的问题。现在中国正在快速地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个事情我觉得是个蛮大的问题。老年人出行的距离就不如年轻人了,就没有办法像年轻人一样到处走走,我觉得这个对我们的生活状态也会有很大的冲突。这一点上我很佩服日本,它现在有那么多老年人,但是还在继续发展,这个真的是蛮困难的。我们国家现在靠人口的数量上升,劳动力增加也在发展,但是有多少发展能够深入到内部,我觉得这是个问题。

畅言网编辑:

对,这确实是个问题,但现在上海的停车问题是个大难题。在美国车的数量比中国要多,在洛杉矶这种高密度的地方,美国警察晚上是允许大家把车停在马路边的,他们社区里也停不下那么多车,但是早上路边的车必须得开走,否则就会罚款,我觉得这个就蛮好的。像现在各位有车的也知道,小区里回去晚了车子真的是停不下,要是不小心停在路边罚单就又来了,现在确实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陆金龙:

这其实是个公共交通问题,我国的汽车饱有量和东京差远了,为什么东京的交通要好很多,因为东京人上下班根本不开车,基本上只有周末才开。日本整个地铁全部连成网,搭公交车的人少,主要是地铁,所以东京那么小的地方,交通却比我们好很多,这是第一。第二,所有往外开的地铁,在郊区都有国家建的停车场,就是说不希望你把车开到市区,把车就停在这里然后去上班,下班以后再开走,这样就很容易把城市的道路省出来提供给公共交通。在我们国家,所有的道路大部分路边是不能停车的,想喝杯咖啡停车费比咖啡还贵,公共交通网络也比较混乱。上海也是这样,比如一个人从东跑到西去上班,没有两三个小时到不了,早晨挤地铁像沙丁鱼罐头一样。还有一个案例,我之前接手过一个项目,甲方也比较喜欢,送到规划部门去怎么都批不下来,政府一定要搞成他们自己规划的方案,甲方跟政府拖了三年也拖不起了,最后按照政府的规划做完,十分难看,所以说还是我们政府部门的体制问题。

夏雷:

关于精品建筑我觉得还有几个概念,一个是要成就一个精品建筑,除了设计之外还与建造有关系,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现在国内的观念也不一样,我有几个国外的朋友跟我讲,像我们现在造房子在国外肯定是不行的,一年就把几十层盖好,我们觉得国外效率低我们效率高,那问题是很多东西它确实有规律,不是说你想快就快你想慢就慢的,所以我觉得设计一个精品除了设计到位之外其实和施工也有关系。第二,就是所谓的精品建筑和地域也有关系。汶川大地震以后,全国各城市到汶川去援建,据我知道上海也有,但是上海的方式就是不直接给钱,自己设计,自己派施工队来造,自己采购,几乎不用当地的钢筋,最后结果是到分房子的时候,对于当地人来说上海房子是首选,这是一种。什么情况下给钱呢,比如说危房要加固,就直接给钱,为什么?烂房子我就不碰了,你们自己去改。从设计角度来讲,在设计院里面呆的时间长了,一个项目找一个外资企业来做,外国人做方案收的钱比做施工图的还多,那么我就问一个问题,假如说我们认为中国设计师也是有这个创造能力的话,我也给你这么多时间,我也捧这些钱给你,你能做到这个程度吗,我自己觉得这个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为我觉得从设计师角度来讲,现在好像做精品的概念相对比较少,我相信杨工你的部门里能坚持理想的人不多吧,如果我不把内外方怎么做的情况告诉你,就给你这些钱,能拿出来什么成果来,没人敢回答,那我告诉你们,人家外方是什么呢,可能里面有噱头,但是这个噱头也是看得很舒服,汇报的时候50个方案给你,然后再推荐给你10个,那甲方一想,这个人已经做了50个方案了,然后还给我看10个方案,甲方心里就会特别舒服。我现在告诉你你可能做,但是如果我不告诉你的话,我交给你一个这样的任务,你有可能就是做一两个方案就打发了,等于说大家习惯性的思维就是快餐,所以我觉得这是和整体环境有关系的 。

杨翀:

这个我同意,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参加许多非官方的畅言的讨论会到最后很容易就演变成一个畅谈具体难处的牢骚会,没有解决方式。我觉得谈一个建筑,应该首先认识到资本的力量和政治的力量,就是资本在思考什么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实体在干什么,任何国家的资本都是跟随政治,政治决定资本运作的方向。为什么我们很多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就是因为根源问题没解决。其实我觉得资本还是独立的,是要跟随着市场,并且资本现在也慢慢成熟了。

这个我稍微争论下,这种大规模的开发商模式是中国独有的,这个绝对是在我国政治体系下产生的。中国这种大规模的生产开发商其实是政府把一种功能在向社会推广,然后开发商形成了一种代政府的功能,所以你会发现房价根本降不下来,这都是产生于由市场向政府的利益输送,所以如果看不到这个根本关系,还去解决这些不痛不痒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关注资本和政治与建筑的关系。而我们作为建筑师本身,敬业或者不敬业都是为了生活的兴趣,因为这是你选择的。

我觉得有些事情我们可以做,比如行业协会的功能,行业协会应该发挥一个类似工会的作用,为什么?马克思说过,只要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利润资本就可以不顾一切,而现在社会就是这样,资本就是在不顾一切。我认为在这种环境下行业协会可以作点努力帮助保护设计行业。一个有趣现象是,现在的设计费价格是2002年制定的标准,现在业主还要在这个基础上打八折,现在已经2013年了,通货膨胀都翻倍了,还拿2002年的计价标准打八折,这样逼得建筑师不得不去做快餐,不做快餐就活不下去。如果这个时候建筑界谈精品,做得不好就要放到十字架上,或者是碰到一个契机,但对于现在的社会,这个机遇一定是稍纵即逝,而且是非常稀少的,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在特定的时段遇到了特定的业主,这种就像唐骏说的,“我的成功不可复制”。如果深层次看清这点,我觉得是在呼唤社会为一些更愿意做、更想做,而且有能力去做的人提供一些空间,而不是一味的造神和批驳。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行业工会就应该起到保护我们业内的作用。

还有一个我想讲的就是中国人和外国人做设计的问题,外国人和中国人不同,他们职业精神很强,他的职业精神在整个社会价值的引导下。而且外国人有一个理念,我觉得什么才叫原创,这就回到了那个原点,就是什么叫建筑原创,我国很难像美国一样能够做到世界第一,因为美国是探索世界的,前面没有可供的借鉴,我国还很难达到这一点,包括行业内也是这样,结构领域、机电领域、建筑领域都是这样的,我觉得如果中国人原创精神不突破就永远达不到引领世界的地位。我认为国外建筑师的原创就在于他们的突破,这种突破是对自我的突破,老外的设计永远不会墨守陈规,中国人的设计,从评审方案上就能看出来,希望均好性,然后无缺点来打动业主。实际上这种特点是在专家所谓的权威体系认证下形成的一种惯性,国外的建筑师没有这个特点,国外公司也不会因为这个项目重要就给建筑师多少压力,反而鼓励你去创造。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说原创精神,就是说建筑师要不断突破自己。

我觉得如果不深刻地看清这些问题,精品等这些话题都是很表面的,类似某个人得到了某个机会或者某个业主,所以说我们现在期待出现好的业主就像求神一样。我们不像外为设计师,所以说环境根本不同,换句话说,给你这个时间给你这个钱,你能提供这么好的服务吗,我拍胸脯一定能,以后要是有好的业主介绍给我。

陈晖:

这方面也是有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就是台湾的登琨艳,他家是巨富,他喜欢建筑,就到处买房子来玩,经营得也不好,但是我觉得这种人属于一小部分,而我们关心的不是一小部分,应该是比较大众化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建筑师如果讲责任感的话,还是多考虑偏向于大众。

邓绍虬:

邓绍虬,上海晶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做《设计师给自己制造的房子》,有些建筑就被很多人标榜为所谓的精品,确实是一个好的建筑,但是对我们现在的社会来说一个可复制的精品才是精品,因为满足大多数人需求的作品才能被看成是好的东西。

责任编辑: Nuo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