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高端项目的室内设计  > 正文
高端项目的室内设计
发布时间: 2012-09-29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高超一:

高超一,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总院设计总监

这个题目很大。设计的趋势是环保,这是绕不开的话题,是我们设计师的责任。说是比较容易,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去做项目?困难在于做到具体项目时候感到种种限制,特别是涉及到设计费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做的武汉酒店项目是我们做的体量最大的五星级酒店,达到12万平方。在这个项目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作为投资者来说希望做得很豪华,希望面对的客人范围很宽,希望价位在该地区能够水平是最高的。大多数人付到1500元房费上就会相应有期待,就会考虑这个酒店是不是很豪华?这和我们设计师想要做环保的理念有冲突。我们收取设计费用的时候,按照造价的百分比来计算,在决定的时候很难把握这个问题。这是把握甲方把握自己的关键,要和甲方建议进口的石材少用,从设计师的角度去考虑如何体现豪华。用我们的视角来影响客户。特别是对于大客户,最初在审美上说服业主很难,在之后的合作中,要让甲方感觉到设计师对正确观点的坚持,业主认为设计师是专家的时候愿意接受改造。这是一个发展趋势,环保概念要应用其中,设计师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设计师的影响力去影响客户,让项目变得更加环保。如果价值观是正确的总有一天能够影响客户。国内可能一般觉得很困难,相对来说素质好的境外公司做得比较好,让项目做的好又环保。另外一个趋势和环保有一些连带关系,设计形式和审美趣味上发展趋势应该更加讲究品质,而不是讲究审美,能够发现一些材质带来的美感,这是设计师智慧给材质带来的美感,还有很多通过设计师的智慧创造一种新效果。整个空间的营造能够让业主感觉到是花了心思的,这也是将来的趋势。一定要用稀有资源。为什么酒店会贵,贵的原因是稀有,一种是自然资源的稀有,比如红木家具。还有是智慧的稀有,真正好的智慧是稀有的,这是一个无尽的宝藏。将来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设计费是依靠设计智慧来得到的,而不是利用所谓的“附加值”。设计趋势会逐渐讲究审美的趣味和品味,而不是一味的豪华。

王蔚:

刚才提到的问题正巧与这两天我经历了的一些事有关。在一个活动中我见过一个地板品牌厂商介绍他们的一部分地板产品是从一家德国废弃的工厂卸下来之后重新修补再生产的。他们的第一个客户是一家日本公司买去这些地板装修他们的展厅,这家公司当初和之前那家德国工厂有过生意上的往来。对日本公司来说这是一种怀念,虽然工厂不存在了,但是地板还是唯一存在的东西,产品是有故事的,是可以往前追溯历史渊源的。目前我国在涉及到有关“低碳环保”的问题上会出现一些特别的现象,我说的可能有些夸张,一旦的建材冠以“低碳环保”二字后,大都价格较高,“低碳环保”=“高价”这是一个非常让人困惑的现象,也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有些“低碳环保”材料本身就是被重复利用的,为什么生产成本还那么高?最近我还参加了上海高端精品酒店项目考察活动,其中有个位于外滩的酒店,这个酒店的设计给我的感觉是更加注重体验感,同时该酒店的设计特色是运用了很多上海元素。如果该酒店的客户定位是以游客为主的话,那么游客回到酒店就是休息为主了,该酒店在空间的整体设计方面,特别视觉设计方面会让人感觉到过于疲劳。我有一个朋友他的亲戚上周来上海要吃上海菜,朋友介绍他去吃“老吉士”,我说:你知道吗?“老吉士”的那家店每天都爆满挤得要命,你去“老吉士”不如去“新吉士”,他们的菜都是一样的,而且“新吉士”的空间很宽敞。后来他打电话给我说他还是选择“老吉士”,我说为什么?他说:很简单,我的朋友在上海只玩两天,回去后肯定要和家人说他到过上海的“老吉士”吃过饭,这家店虽然很小挤得要命,但是菜的味道确实很不错,这样他朋友会对这次吃饭的体验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这个道理与之前谈到的精品酒店设计注重体验性设计是一个道理。说到酒店的施工方面,我之前还去过一家位于上海的时尚之地的酒店参观,那里的总监带我们看了一套主席套房和一套总统套房,我们进去一看非常失望。整个施工的工艺比较粗糙,包括里边选择的一些家具。后来我们了解道是因为当初他们这个酒店的投资方和酒店管理公司都换了几任,其实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最终酒店所呈现出的品质。谈到设计,该酒店投资方请了一家美国设计公司,在设计总统套房和主席套房时(楼层分别是两层),设计师把60%以上的空间都用于客餐厅空间,客厅、餐厅都显得非常大。主卧室的大小会让你很难想象这是总统套房的主卧室,主卧室的面积只有12平米。但是围绕主卧室的配套空间(如主卫间/主卫更衣间)的面积远远要超过主卧室的面积。楼梯设计的也不大,其宽度最多不会超过1.2米。我想:这二个套房主要是给国外重要人物来访我国时下榻用的,所以把客厅的会客使用面积设计的较大,压缩休息睡眠的空间是合理的。最近看了这两三个比较新的上海建成的精品酒店,我觉得可能和刚才张总说的一样,中国这几年酒店设计行业慢慢正在往深层次的高度发展,设计师已不只追求一些表面比较浮躁的东西。在过去,中国室内设计师很少注重理论性的东西。我看过一本老外写的有关室内设计哲学的书。在国内,一些涉及室内建筑设计理论性较强的书并不多。其实这也反映了我国室内设计师在国际设计领域的地位。现在我国很多设计师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很多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但是,我觉得设计理论性的东西我们必须要加强研究,设计理论如果上不上去的话我们还是落后于别人。别人这方面已经走在我们很前面了。

杨文军:

这个话题我重点谈一谈,我做酒店的项目比较多基本上也就几种材料。石材现在以进口材料为主,西班牙和意大利很多矿挖的差不多了,用好的石材可能性不大。我做了很久发现一句话说特别对就是20%的设计师是在设计,80%的设计师是在抄袭。这句话说的不好听但是国内很多设计师确实是在抄袭。我是属于80%那一类的,因为我看哪家做的比较好我就去抄袭一下。其实,设计的精髓是把整个材料应用到设计里并在每个角落表现出来,比如用材料美来表现空间。高质量的装修材料还在于怎么去融入,不是说你用了这个材料比如1万每平米的就能做出很好的设计,关键看怎么用。有很多设计师用很普通的材料和木头也能做出很好的效果,还是看设计师到底怎么用。材料只是点缀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看法。现在对单一酒店的发展趋势纠结在哪里?我们现在的三四线城市一口气能开四五家酒店,单一的酒店根本支撑不了这样的一个市场,酒店开出来过三五年都是亏本经营。现在很多开发商做住宅地产感觉不是很景气后转做商业地产。商业地产无非就那几种,酒店、商场、会所等,现在很多开发商去造综合体,过几年就放在那亏本。现在酒店都已经建造到四线城市去了,对酒店设计这个行业问题我是挺悲观的。

王蔚:

你说的这个现象其实还存在一个因素就是现在国家有关住宅房改政策出台以后,很多原来做住宅地产的投资商转投做商业地产的投资了,而他们在这方面是没有经验的。

蔡振岳:

你说的这个问题也让我想起最近很多事情,这个现象还有一个因素存在,现在住宅类房产政策出台以后,很多在做这方面的投资商去转投做商业性地产。他们这方面有没有经验?看到有空间就拿出资金去做这一块,最近我看到很多这方面的因素,我想是为什么你说会出现这方面问题的原因。还有就是这是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管理层的引导性;地产项目的引导性都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杨文军:

本身设计这个行业是有一个良性发展的过程,这个市场必须成熟到一定阶段他的设计师和配套的设施才会成熟,才能过度到更好的发展。就因为现代大批量产生经济型酒店所以它的配套才会衔接不上,所有的设计施工都非常难做。现在等于是在透支我们以后的潜力,现在透支了以后就没有了,以后就等着这些酒店进行翻修和改造了。

张甲刚:

其实我和杨工有同样的担心,这也是我对今后酒店发展趋势的一个担心。其实现在酒店开发就是这样一个状况,大家也都看到了对于我们设计师和设计公司来说情况就是这样,我个人是觉得挺担心的。我对酒店将来的市场是很关注的,我个人认为今后三五年酒店开发还是一个黄金时间,可能三五年之后就有些变化了,因为全国这些开发商都在开发酒店项目,今后总有一天会饱和。中国的市场就是这么大虽然中国经济好像是快速的发展,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但是,不能说这个泡沫三五年之后就会破灭,经济会停滞或倒退,很难说三五年后中国的经济会怎么样。我认为中国经济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酒店这个行业,因为酒店行业是靠中国经济的大环境支撑的。很简单,如果今后很多开发酒店的开发商,当他开发的酒店不赚钱了,他接下来会怎么做呢?如果开发商不开发酒店了对于我们设计酒店的设计公司来说,到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我不知道大家是一个什么想法。

陈龙益:

陈龙益,达迪奇森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设计部主管

其实我们也正在关注这个问题,二线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都开发酒店,就小县城都开始建五星级酒店了,这是非常可怕的!那么,政策的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引导,开发商拿到一块地要盖酒店之前,一定要搞清楚是不是靠酒店本身来盈利,要不然他的酒店品质是就很难保证。因为开发商不是在做他盈利的项目也不是他的心血,所以在这个项目的投入也一定不会很大,甚至为了节约资金请当地的不太懂酒店设计师来做这个酒店。目前中国酒店行业评判的标准也没有根据现在实际情况去更新,所以你只要达到了国家五星级酒店标准就是“五星级酒店”,当然这没有任何问题,但对于我们室内设计师来讲我更看重的是他的品质而不纯粹是他的项目体量大小或者是设施。现在很多很多酒店号称是五星级的,它将来到底是不是五星呢?市场到达一定的饱和后必将淘汰掉一些伪五星酒店,市场的竞争会产生这种优胜劣汰。我们有太多的担心也没必要,只要把自己做的更加专业,走在行业的前端你就走在食物链的前端。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