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数值仿真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13-09-24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畅言网编辑:

倪工是绿色建筑方面的审图专家,之前也参加过我们组织的绿色建筑沙龙,下面我们请倪工谈谈她的观点。

倪斗:

倪斗,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审查咨询建筑师

建筑畅言网之前做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沙龙,我认为非常好。我已经有幸第四次聆听项博士讲数字仿真技术了,项博士之前在中国院里做过相关讲座,我感触比较深的是他希望用这样的技术跟建筑师合作,去做好的绿色建筑设计。我在部院审查咨询所,工作内容包括对一星绿色建筑进行审查工作。北京是从6月1日起也开始实行绿色建筑一星级的施工图审查工作。现在一星级审查有两个地方要用到模拟软件。我们参与编制《审查要点》的时候,也建议过是不是要回避软件的事情,因为考虑到大量的设计单位也都没有用到模拟软件。软件应用听起来复杂,也不懂该怎么用。但是确定《审查要点》的时候,也有两项条款需要使用:一个是室外风环境(风速模拟),另一个是室内空气质量,就是通风量要通过软件模拟。举个例子,目前我们正在审核一个一星的幼儿园项目,如果幼儿园没有地下室,有一项一般项条款不能达标,就需要用另一个条款去替代,通过提供风环境模拟报告,来证明幼儿园的室外风环境达标。我现在审查的项目中,北京市住宅设计院就做了风环境模拟报告,看过那个报告后觉得很简单,就是用一个和日照分析软件有些类似的软件,建一个模型来模拟建筑室外夏季风速、过渡季节风速、冬季风速,模拟这几项提交一个结论报告就可以了。这样的设计过程,就能为没有条件做屋顶绿化的项目,提供满足一星级标准的办法。所以我认为应该有大量的建筑师去考虑怎么应用这种数字仿真技术。现在的一星审查的工作是在采取“倒序”方式,政府来推动设计师去接受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实际上这是不正常的程序。正常的是我们从规划设计阶段,就应该去考虑怎么做这个事情。

王小明:

王小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审查咨询暖通工程师

谈谈设计人员对此的认识,之前我一直在台湾的一家设计公司专业设计医院,目前的医院建筑体量很大,很多建筑一层有两三万平米,在年初的时候我们接了一个40万平米的医疗工程,建筑呈五角星,每个边长约两百米,周长总共是一公里,外围建筑9层,而里面的医技、门诊只有4-5层,我们在做通风分析特别是排风分析的时候感觉很困难,感觉这种建筑布局不利于通风,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及工具,我们很难有具体的数据、图表去说服建筑师,目前国内专业间相互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暖通设计师提出的一些自然通风等问题,建筑师不太理解也不会按照我们的方法去配合。所以有时候做起来确实比较困难。另外,我们做设计方案是在台湾进行,主要是和他们做配合,我们也花了不少钱去买一些软件,比如空调负荷计算软件及全年负荷分析软件,做CFD模拟的软件还是比较少的。台湾的设计师有的回去做,我们有时候会协助他们去做这些工作,国内这块做得还是很少的。

项卫中:

我认为这就是我国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你说这些问题不解决,对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会产生多大的制约作用?

倪斗:

现在一些审查工作是可以帮助推动这个事情,甲方要求提供条件资料,就可以促进设计做这些数据分析。

王小明:

是的,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推动这个事情,主要还是外部原因给甲方提一些要求。我们做的另一个医院项目大概有27万多平米,甲方就要求做全年的负荷分析,他们当时的想法是竣工后找一家能源管理公司介入进来,现在想想其实也没有花很长的时间,算完了以后很多的东西都会有依据。从现行的运行情况来看,做这些计算确实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目前运行和回访的数据来看,做了这些计算之后,设计人感觉更有把握,也能预测将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李维:

李维,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设计所建筑设计师

我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情况,我们建工建院原来是北京建工学院,现在叫北京建筑大学。目前会跟学校的教学研究会结合的更多一些。另外,刚才两位老总提到医院建筑这块,因为我们也做医院建筑,也经常和中元的朋友们探讨一些问题。现在大型的医院建筑越来越多,动不动就是2000甚至3000多个床位,本身医院对空调的要求比保温和热风的要高。我们学校也和清华大学的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合办了实验室,我们设计院也成立了一个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今天过来我也是抱着一个学习的态度向项总学习的。我一看到数字化这个题目就感觉非常值得参加,说到数字化,大家都知道BIM,数字化在将来肯定是一个趋势。我认为年轻人在今后都要像熟悉CAD一样熟悉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有这个平台我们做热风模拟就很容易做到。

我认为这些软件的应用可能会存在一些市场问题,第一,开发商、建筑商和一些国企都比较认可绿色建筑,但是每个绿建都是需要花钱的,钱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讲有些甲方是不知道,有些甲方是很清楚的。可能他们没有考虑到在这方面花钱,可能这也是制约我们发展的因素,不管是一星还是二星,都是来自于国家的政策。现在即使达到三星的补贴,每平米也就是几十块钱,所以甲方也会计算达到三星我要做很多措施,这样投资是不是很值得。我去年参加过天坛医院的方案评审,第一版当时做了一个特别大的太阳能方案投资两个亿,当时我们问目的是什么,他们说是做生活用水的预热,还只是后勤的生活用水,这个成本就花得有点过分了。第二,如何找到平衡点来设定绿色建筑措施。我认为这需要行业内很多数据的研究,我也很赞同项总说的用数据来说话。甲方做这个东西需要投资多少?能达到什么效果?多少年能收回投资?我相信这是甲方最为关心的。我手上现在有个项目,就是开始要做三星和绿建,事实上我们不能为了三星而做三星。这一块除了投资还有就是绿色建筑的代价需要找个平衡点,从技术上讲,将来我们会有数字化的平台来做分析,那时候我想就能为甲方省钱了。

责任编辑: Editor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