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数值仿真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13-09-24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项卫中:

从专业分工角度来看,建筑师不一定有精力去做各种分析。建筑师应该知道的是需要做哪些分析,找谁去做这些分析。建筑师更多是一个整合者的角色,不一定要事必躬亲。

李维:

我听了几位的发言收到了启示,方案设计阶段是不应仅仅是建筑师参与,还应该有其他工程师配合,建筑师的方案才能考虑更加全面,更有吸引力。建筑师非常辛苦,创作难度也非常大,也没有精力去做绿色软件分析方面的工作,方案设计阶段组织形式上需要改进。方案设计流程要有所变化,适当加入一些东西,我同意方案设计最合适的是最好的。

周海峰:

周海峰,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师

我之前是在学校进行建筑技术科学的学习工作,后来进入建科院工作。当时在学校做一个项目,因为时间比较充裕,设计前期进行了很多模拟分析,在建筑平面布局、立面造型、材料选择等方面都做了多种比较,自然最后的效果也比较理想。其实建筑的被动式设计大多在方案前期进行,做好了会对建筑的能耗以及使用人员的舒适度有很大的影响。现在设计院的项目周期都比较短,绿建方面又需要多个专业共同工作,前期方案的优化也耗时颇多,所以各专业之间交流的深度可能会有所不足。

倪斗:

我在维思平工作做规划方案时,真正使用日照软件帮助分析做建筑规划设计。建筑物之间的间距规划设计,通过调整建筑的高低与间距之间的关系,来设计群体建筑的造型。做方案的时候将模型做得简单一点,深化方案的时候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如果日照分析到更深的层次,是要逐个窗户去分析的,做方案的时候不用这样细化,模拟的时间不会太长,因为做方案的时候,是随时在调整,建筑师来不及修改太复杂的模型。现在绿色建筑的数据分析也能帮助建筑师做方案,去考虑怎么排布建筑朝向,去划分使用区域,确定开窗的大小等,建筑师在做方案的时候会用这些软件,能够帮助设计方案。另外,建筑师还可以会使用绿色建筑分析软件,而具体的操作可以由其他人去完成。

于其:

于其,北京殊舍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

绿色建筑的概念提出已经很久了,包括我们上学的时候。第一,我们仅仅停留于理论阶段,包括之前广义建筑学提出的绿色建筑概念,我们从学校出来时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仅仅是理论的阶段,做设计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使用一些绿色技术的应用,这方面建筑师是有一些问题的。第二是法规的问题,比如日本建设屋顶花园是有政策补贴的,但是国内这方面是很欠缺的,我们对绿色建筑的关注点比较少。第三,绿色建筑推广和国家经济关系密切,特别是打造一个经典的绿色建筑,包括对风和阳光的处理要有一定技术,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全寿命周期都节约能源的建筑,甲方对这方面关注很少,他们只关注房子是否能卖出去,这是绿色建筑应用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对于一个事务所的建筑师,我对于绿色建筑的看法是目前存在很多发展的制约因素。

戴晓华:

戴晓华,中鼎纪元(北京)国际工程设计公司副总建筑师

我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并不太多,主要做方案规划等前期工作。绿色建筑设计更多体现在后期施工图的阶段以及设备方面的应用。我最近接触到低碳技术,概念有好几种,体系也非常多,从大到小,“生态”下面是“绿色”、“节能”、“环保”,还有“低碳”,低碳也是属于绿色建筑,存在的共性是从排放的角度诠释绿色建筑。我最近有个朋友进行一个低碳技术与社区应用导则的编制工作,这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实施的。我这个朋友编制这个导则花费了很多精力,很多方面结合其他现有规范来做,导则本身含金量不是很高。现在要推行这个事情,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很高兴能有机会对绿色建筑技术和设备方面和大家沟通。

我感觉绿色生态建筑主要投资比较大,最终效益有多大?现在还没有说法。我也接触很多媒体,很难找到对最终效益做描述的绿色建筑实例,只有公开绿色建筑后期效果才能引起建设单位的重视,认识到对绿色建筑有好处。我接触到的风尚地产,用了一些先进绿色建筑的技术,投资和售价提高,对于开发商还是能够收回成本。目前,中国有和美国共同合作建设的技术示范楼,究竟有多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没有计算。清华大学里面也有两个环境示范楼,楼的实际能耗也不为人所知,推行绿色建筑的意义在哪里也不是很清楚。一种人是把绿色建筑作为国家的科研项目,争取国家经费;另一方面,国外的绿色认证公司,通过认证推销自己的绿色技术和产品,当然有些开发商也是依靠拿到星级标准就可以加价,绿色建筑仿佛现在变成了“皇帝的新衣”,从而也让绿色建筑推广变成一场闹剧。

责任编辑: Editor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