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钧讲话实录
|
——2012中国当代建筑艺术论坛
|
发布时间:
2012-02-0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
去年我记得特别清楚,梁克刚先生说:我们大家都是带着嘴来的,没有一个人为了这个会准备发言。所以这句话就让我特别警惕,我今天来讲话是做好准备的。我今天讲话特别短,只讲几点:第一,搜狐焦点网在2010年9月15号把我们这个会报道了一下,把所有的人发言都放在网上,所以每个人的讲话都有案可稽。我今天只讲《中国建筑艺术年鉴》的出版问题。《年鉴》一共出版了6本,2004年是天大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2005年是天大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本,2006年是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三本,2007-2008年也是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是中国建筑艺术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针对这6本艺术年鉴,我记得去年顾孟潮老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我当时也据此呼吁《年鉴》做一个英文的目录。当前我们都提倡国际视野,这本书毕竟在国家图书馆收藏了5本。当时毛主席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所以现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跨界研究,几乎所有成功的东西都是玩过界。所以去年崔彤先生说这本书70%以上收录的内容是艺术博物馆、文化中心这样的项目,他建议再把范围扩展一下,我觉得《中国建筑艺术年鉴》的价值就在于是以文化的模式、以编辑部的模式来编辑这本书的,这个模式只要还继续下去,十年、二十年以后就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点击查看更多嘉宾讲话
|
责任编辑:
Ryan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