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评论家、环境艺术家包泡
我从几个方面讲一讲,一是北京现在越来越大,人如流水,把一个政治、文化、高科技的首都变成了一个发财的首都,我担心它的将来。周榕刚才从文化角度说得很好,北京的文化体也包含建筑。接下来朱锫说中国风实际上是一种不自信,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不是你我的不自信。人们总是提倡后现代,但是又还总是恋恋不舍对农村文明的一种依恋,这种依恋体现在房地产界就是做欧洲风情的项目,也是企业家在文化方面的不自信。比如张艺谋在奥运会上做的缶,世博会上做的鼎以及西安张锦秋做的铁制大雁塔,这都是属于中国符号。这个不自信是一个历史阶段,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民族问题,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阶段,这个阶段还没有过去。刚才李兴纲也谈到,建筑领导了人的观点,我们自己不知道如何是好,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社会以后人格的尊严和人性的尊严的变化,如果一个建筑师对人格的尊严和人性的尊严有把握的话,他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这种人格的不自信和人格尊严的不自信表现在社会上,就是我们都能见到的那些跳楼的、那些拆房子的、小学生的“四道杠”等等,包括赵本山的小品里面对残疾人的调侃,都是对人格和人性的扭曲。这样的一个阶段还没有过去,所以新的文明就不会到来。
我对未来建筑很有信心,因为我们从农耕社会直接进入到后现代,后现代文明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现在美国也没办法解决。刮风下雨、泥石流,全世界都是灾难,所以在这个时候伦敦雾没有了,疯狂掠夺的阶段过去了,到了解决自然问题的时候了。所以人类未来的文明和自然的和谐还是重要的,不管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在建筑上更是如此。现代的建筑大家都喜欢用绿色、生态符号,但凡有点绿色的东西就要做房子、做装饰。但是中国人的文化观念可能不同,我们对山水的概念是文化概念,山水是一个人文概念,风景是一个自然客观的概念。所以,未来的建筑一是要讲人同自然的关系,另一个是建筑师要用人格和尊严来表达自己对建筑的一种情感。谢谢!
点击查看更多嘉宾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