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周畅
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年鉴》的发布会和我们两馆建设专家论坛,我有幸参与了一些场馆的评审工作,接下来对此谈些个人的看法。我觉得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们国家在艺术研究方面最高的学术研究机构,也是我们国家高级艺术人才的教育机构,为我们国家的艺术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谈两个内容,一是《中国建筑艺术年鉴》,我觉得这本书为我们国家的建筑艺术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归纳和总结,也做了一个很好的提炼,既有专业性的文章也有我们近年来的建筑作品,另外也对很多的观点提出了意见。我觉得这本《年鉴》对我们艺术界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这本书填补了很多建筑艺术中没有发觉到的、没有宣传到的、没有研究到的一些空白。我对这本书出版表示祝贺,也感谢对这本书的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领导和学者。
第二,谈谈两馆的建设,在两馆建设前期我也参加了一些讨论,我觉得在两馆建设中应该突出中国的建筑,中国的建筑艺术也应该理解什么是中国的工艺美术、什么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还不太清楚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我向相关专家请教了一下,是要有传承的而且是活的、现在还继续在使用的、继续在表现的才能叫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博物馆,应该叫展示馆,它区别于博物馆。所以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第二,我觉得应该把非物质文化的内涵应用于我们建筑设计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观看了几个入围的方案,从入围方案来看大多数方案都是把中国的文化遗产、工艺美术以及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精髓做了一些挖掘,并在建筑艺术中做了诠释和体现。第三,我觉得我们今天建设的非物质馆和中国艺术展示馆既要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又应该体现时代的特色,它不是我们30、50年前建设的,是新世纪设计的项目,建成后会到2013年,那时候我们看对建筑的评价和褒贬应该在新的历史高度上体现,应该有时代感。第四,我觉得体现新的设计理念应该是全球的设计理念,也就是做到绿色,节能节电,这也是我们新的国家级项目的重点体现。我们之前的工艺美术馆都有所体现,在这一在我们的两馆建设中也应有所体现。中国人最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高度协调,我们今天所谓的和谐社会、所谓天人合一的理念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最后,我觉得在方案设计、方案的征集包括今后施工图方面,也不排除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应该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最新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
点击查看更多嘉宾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