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建筑的参数化主义  > 正文
参数化是中国建筑设计的未来吗?
发布时间: 2010-12-07   来源:网友Hevcdx投稿 

计算机逐渐成为建筑师进行设计的重要工具,建筑业也不可避免地被参数化思潮波及。参数化设计可以用计算机软件来延伸人的思维,让建筑师有更多选择的可能,参数化设计可以说是当今建筑界最为炙手可热的发展趋势。但一部分人认为过分对技术的依赖会导致建筑师思维的懒惰,逐渐掉入为形式疯狂的误读的深渊,并将这种挣扎归咎于参数化导致对形式的追求达到了不可控的状态的现象。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思潮?参数化是中国建筑设计真正和唯一的未来吗?
  正方:参数化的诞生,本来就是为了处理传统设计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其目标直指设计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与设计时间、资金有限这些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基本矛盾。盖里在做建筑施工图的时候开始用参数化技术,同时期的机械、航空设计早就已经参数化了,这些本来都是因为功能的需要。参数化主义是舒马克提出来的,他认为在城市领域,渐变会取代对立而成为一种基本状态。这种想法是否成立的确成疑。但不管怎样,应该先了解它,再批判它。
  反方:如果上升一个高度谈舒马克的基本理论,我更认为个体需求不完全取决于它的复杂性,更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时间性。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那种复杂科学的参数化算法,最终还是要给一个确定的结果,确定的结果就不可能完全满足不确定的需求,或者说一直能满足这种需求。另外个体是不同的,感知也是有差异的,再理想的生存模式,最后还是在用限制来改变个体的差异的需求,最终的需求还因为习惯。未来如果真的要用到参数化,我想这种参数化也应该是随环境、情绪、愿望等因素不停变化的,是动态和即时的,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几个算术题就能解决的。到那时建筑该是什么样子?那该是瑞士军刀般的空间,随时随地可以变化的形态。在中国大家现在也就是在玩玩软件,弄弄形态,为啥扭扭捏捏不敢承认,非要说这是什么主义和什么的本质呢?差得太远了,就更丢人啊,参数化设计到了中国已经变了味。

建筑业也不可避免地被参数化思潮波及(图片来源:百度)

  正方:变味儿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我们无法脱离整个社会大环境,或者说国内的建筑师都要受到目前中国甲方评价、审美等标准的影响。以中国目前建筑设计的过程来看,甲方对建筑的要求更多的还在于面子(立面),这样被训练出来的建筑师或者学生,自然也就在接触外来的新事物时首先去关注对其最有益的东西(形式和面子),而基于行为模式或者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关系的生成逻辑却被忽略了。数字化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设计甚至可能取代建筑师,但前提是数据库要足够完备,逻辑要足够丰富并严密。但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数字化的数据库或者调查手段还远远无法满足要求,其一是大量感性的数据无法以客观的统计量(理性)进行分析,其二是计算机的逻辑运行还比较单一(对比于人的发散性思维),再者,与数字化接轨的数字建构技术也并未完善。无论如何,数字化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只要别被用作捏橡皮泥的工具或者单纯追求新奇的万花筒。
  反方:其实国外很多人已经开始避讳参数化设计、数字化设计这样的字眼,因为他们大概已经渐渐意识到了,它已经背离了最初设定的梦想,并且越走越远。在中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鼓吹这种所谓的参数化设计的过程,而忘记了设计思想。其实在最初,参数化设计旨在探索一种科学的方法,希望它能更加理性地解决建筑艺术上的问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舆论以及所谓的学术领路人,已经把它推到了一个旨在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新奇的造型和扭曲的逻辑作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的这样一种理论。只有中国人才会死死抓住这些方式方法不放,真以为自己和大师的差距只在于几个软件吗?
  手段就是手段,再高级的方式,一再的强调,也会让大家迷失了方向。建筑是自由的,设计的手法更是自由多样的,参数化和打碎重组一样,只是一种方式,任何单一的手法,都只能创造局限的美,没必要为了某种炫目的技巧,放弃建筑的灵魂。不反对对它的推广,只是不能说它就是全部,它才是未来。
  正方:参数化自有其价值,这个应有共识。首先参数化是一种相当简单的量化,这使它有别于真正的量化研究,这可能也使它更容易被建筑师所接受。参数化是基于一些对城市和环境的基本理念的,绕开这些理念而关注软件和形式是相当危险的。至于大家说的参数化在中国已经变味,这并不限于参数化技术,几乎各种技术和理论,进入建筑职业运作后都会产生异变。建筑职业的困扰在于它既非实践的开始(通常由开发商或者政府提出),又非实践的结束(建筑物在社会和媒体中被消费)。
  反方:参数化设计的价值和前景不可否定,但由于中国目前的数字环境,对其进行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时机还未到,还需要大量地探索和学习,才可能真正用于实践,我们不能把实验室才进行一半或者一小部分的成果就拿来推广。建筑师一旦让这种趋势成了潮流,那就不只是劳民伤财的事了,也直接毁了参数化的前程。我的观点就是这个阶段大家就不要谈什么主义和本质,参数化就是工具和手段,只是提供造型和形态的多种可能性,这样才能让所有人能清楚地作出判断,才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有的放矢。
  【点评者说】一种新技术或新事物的出现总会引起人们的争议,有的人趋之若鹜,有的人如临大敌,这都是正常的反应。但工具终究只是工具,它能发挥怎样的效能还需要看使用者用什么样的方式、态度去对待它。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需要依靠的不仅仅是某项高科技,把握好精神内涵才是王道,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去掉多余的粉饰和一味追求新奇的心态去对待参数化,则是中国建筑的一大幸事。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