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建筑的参数化主义  > 正文
数字化时代下传统建筑学
发布时间: 2010-12-07   来源:网友almighty11投稿 

办公建筑等信息集约化的场所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失去其价值,一些建筑类型甚至可能逐渐衰退甚至消失等等。另一方面,数字化在其具备优势的领域可能会分担一部分建筑的功能,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建筑功能要求和建筑类型。例如作为功能性消费场所的超市,可能会为电子购物所取代,但相反的,对休闲性的购物娱乐场所可能就会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实际上是一次功能载体的重新分配过程,总的趋势还是趋向合理化,高效化。这些影响带来的进一步结果,就是新的所谓"比特城市"的概念,也即基于信息的城市。

当1946年那个重达30吨的庞然大物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实验室里被科学家创造出来的时候,人们不会想到这玩意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连科学家也只是认为它仅仅是用来为科学实验服务的。然而把时间前进半个多世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媒体实验室负责人尼葛洛庞帝以一本《数字化生存》为我们描述了由这个东西所带来的一个全新的未来。人们也不满足仅仅把这种东西叫做计算机了,而有了更恰当的称呼:电脑。PC机的普及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也正是有了PC机的普及,网络才得以形成,人们才真正进入数字化时代。

人们正进入数字化时代(图片来源:百度)

数字化时代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计算机与网络,它是以"比特"(信息)代替"原子"(物质)作为基础。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数字化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呢?有会给传统的建筑行业带来什么变化呢?不妨先列举一些例子:罗马竞技场之所以那样迷人,那是因为每当人们看见它,便会对那个时代浮想连篇,虽然角斗士已经不在了,但这样的身影,这样一种场景,气氛似乎深深的印刻在了由火山混凝土构筑成的雄伟建筑躯壳之中,让人流连忘返,但如今当越来越多的人都乐忠于在家用数字式高清晰度电视观看甲A联赛,一万年后他们的后代也可以轻而易举的翻出从前的数据拷贝观赏,那么,我想问,那些拷贝光盘存在的意义是否和大竞技场一样来的深远,或是索性根本没有意义呢?谈到数字化就不能不谈Internet,而谈到Internet,一般人首先反应到的功能就是诸如Email,Ftp,www服务等等,这些内容的实质都是一个:信息传递。信笺和文件、杂志等等这些传统的以物质载体承载信息的方式,与之相比显然在效率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如果说你从这些例子里还不足以发现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那么进一步的例子就显得更有说服力了。"SOHO",即在家办公(Small Office Home Office),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必去写字楼上班--写字楼原本的实质在于将工作人员集中到一起,信息集约化,提高效率。但其以文件为基础的信息交换方式,比起比特流的交换还是差了一截。事实上,在现在的所谓" 5A智能大厦"中,网络布线已经使信息交换比特化了,实现了所谓的"无纸化办公"。如果将这个网络推而广之,也不是什么难事。事实上在一些特定的行业, SOHO是即已实现的事实(这些行业包括网页制作、文秘、打字等等),而事实上在所有以信息为对象的行业,SOHO都不会是遥远的梦。"E-business",即电子商务。这个概念经常被与"电子购物"混为一谈。实际上商务的涵盖范围当然比购物要广泛的多,它包括了交易前期的全部过程,而这其中的一大部分,也是信息交换的过程。即使就以电子购物为代表来说,人们日常购物的很大一部分,即纯粹功能性的(而非休闲性的" 逛街")采购活动,实际上也是适于通过网上完成交易的,而且更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优点。这样一方面是方便了人自己,另一方面也为城市交通减小了压力,减少了交通环节中的能耗和污染等等,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是相一致的。近年来网络的发展在速度和广度上都在以加速度增长,"三网(计算机,电信,有线电视)合一"、"信息家电"等这些新概念更使得其发展逐步摆脱对人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要求,变得更加便宜和易用。因此这些趋势所指向的未来很可能已经不再遥远。

前面所说的这些数字化所带来的变化,和我们的建筑有什么联系呢?事实上,这些新趋势可能会为作为功能载体的建筑带来不少本质上的变革,例如办公建筑等信息集约化的场所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失去其价值,一些建筑类型甚至可能逐渐衰退甚至消失等等。另一方面,数字化在其具备优势的领域可能会分担一部分建筑的功能,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建筑功能要求和建筑类型。例如作为功能性消费场所的超市,可能会为电子购物所取代,但相反的,对休闲性的购物娱乐场所可能就会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实际上是一次功能载体的重新分配过程,总的趋势还是趋向合理化,高效化。这些影响带来的进一步结果,就是新的所谓"比特城市"的概念,也即基于信息的城市。城市化在工业革命之后的加剧,根源上是由于城市集中大量的物质、信息。而在一个数字化时代的社会里,基于信息的城市,脱离了形式的束缚,可能呈现相反的低层化、分散化趋势。有人就曾大胆预言:"工业革命产生了摩天楼,而信息革命则将淘汰摩天楼。"并列举了许多美国大公司的例子,如Ford, Chrysler, Nike, Microsoft, Netscape, Sears等有的把总部建在中小城市,有的搬到远郊区,人们只需要通过网络与他们保持通信联络,而不必知道其"物质性"的总部在何处。事实上,其公司网站的首页形象,也已经代替其总部建筑的形象而成为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代言人。而摩天楼除了给所在城市带来声誉外,已不再存在功能和经济上的根据。由此,数字化将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都产生很大影响。以上谈到的,实际上还都是数字化在功能层面上对建筑的影响。这些影响实际上归结为一点,就是作为功能载体的"数字化媒体"与"实物媒体"(建筑)在功能上的重新分工。而在另一个角度,我们就得谈一谈数字化的建筑。谈到这个概念,我们通常想到的都是虚拟现实技术,以为这种通过无形的数字信息模拟出的我们习惯于感知的有形空间,就是所谓的数字空间(Cyberspace) 。但事实上数字化、网络化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元、无限的空间环境。这才是本文所指的数字空间(Cyberspace)的概念。就像前文所说,以前在写字楼才能做的事现在被SOHO空间所代替,传统的商场被网络化的电子商务所代替。那么现实中除了提供人们生活的住宅和生产实物的工厂,其他的建筑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参数化为功能载体的建筑带来不少本质上的变革(图片来源:百度)

可能上边所说的美好景像离我们还有些时间上的差距,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些更具体、更直接的对传统建筑学带来的变革。

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建筑师的职责一直在被剥离,最早的建筑师脱胎于工匠(就是现在的民工..),后来《建筑十书》中建筑师的责任涉及了各种具体建造内容,再后来又有了结构工程师,建筑师就剩下以做方案为职业了,许多建筑师自己画效果图无非出于两个目的:爱好或者省钱。但这不是主要的发展方向。专业的效果图有专业的制作公司的人员来做了。去过设计院尤其是大院实习的同学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不论业务水平如何,一旦遇到文件压缩打包,图纸打印,3D建模,投标文本……你准是那里最精通的。这在几年前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数字化带来的变革。如今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建筑师,想闭上双眼不去承认电脑在设计中地位,那只能是自找没趣了,如果有人还留恋用鸭嘴笔的好时光而对那些新玩意儿不屑一顾,要么就是在为不懂CAD而逃避,要么就是在为自己曾经付出千辛万苦才能获得的成果被现代化的辅助设计工具轻松搞定而感到愤愤不平。毕竟,这个时代,事物的价值同其所占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致是成正比的,“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观念长期蟠据中国人的思维之中。注意了,我说的是“大致”成正比,是因为前面要乘上一个时间系数,在今后的岁月里,这个时间系数将越便越小,简言之,就是在电脑替代人工做越来越多的工作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学的价值在传统价值观中就会变的越来越小,所以传统建筑学,会因其死抱着传统价值观不放而最终走向灭亡---死在自己手上,这些价值观包括:歧视电脑艺术,贵族专业自居,简单问题复杂化倾向,救世主学科观念,业主是美盲,形式主义………等等。

创造真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建筑模式(图片来源:百度)

然而事情还没有那么简单,建筑师的通过各种手段模拟建筑的技能也是被逐渐剥离的。起初的三视图,几乎没有业余人士会画;到现在采用电脑建模,许多业余爱好者会;以后更先进更人性化更容易掌握的模拟建筑的手段诞生以后,就会有更多人乃至全部人能够比较理想的模拟对于建筑的构思(这也是cad等绘图软件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建筑师能够做的普通人也能够去做,说白了,就是普通人也可以进行方案的构思--空间设计,造型设计等等--尽管结果看起来可能不太专业,但如果他们的大作确实可以以一种比现在想来廉价的多的方式去实现,那结果会是怎样?很多建筑师经常会抱怨,那些业主总是持着无比丑陋,非专业化的草图在他们面前口若悬河的讲述着他们希望房子的样子。我丝毫不怀疑这种说法,就好比我从不怀疑大多数建筑师都有明辨美观与丑陋的能力一样。我只是为建筑师那种过了时的“朝南坐”的学究气暗自担心,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了,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建筑师而言,这可能真的预示着世界末日的来临。因为总有一天,我们终将发现:业主可以坐在高性能电脑前,摆弄鼠标,从庞大的数据库中调出自己喜欢的成熟的数字化建筑模型,然后再亲自进入虚拟世界,为它加上一些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元素---好比更换一个windows桌面一样方便,然后再来征求您(建筑师大人)的意见,甚至越过这道关卡,直接拿去施工。等到那时,建筑师真的要为“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付出惨痛代价咯!!我想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时建筑师的报酬不应该再叫做设计费,而应该叫做“服务费”了。但是对于“思想先进”的建筑师而言,这也未尝不是一种新的挑战,建筑学作为新生的服务业,更确切的说是咨询业,将会以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业标准为准则,以顾客的需求为第一考虑,切实的研究属于人类本身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反映,并科学的去引导这种需求的自身发展,从而创造真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建筑模式。各种喋喋不休的主义之争也将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各种类似商业“经营理念”的竞争,最为业主接受的便是最成功的。建筑也不再成为文明的标榜,不再是高科技得以炫耀自己的载体,反过来,建筑学将向高科技学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技术完美的与生活结合,创造更便捷与人性化的服务。不过社会的进步远不会仅仅如此,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pc和互联网所带来的乐趣,原来必须出门办的事情,后来代用了速递公司,如今soho族们只需敲击几下键盘,几大箩文件化作几个比特通过email一瞬间便发送到世界各地,他们不出门并不是因为空气污染严重,不是因为交通过分拥挤,更不是因为城市的面貌让人觉着恶心之类的理由---再次提醒对建筑学还很乐观的人别太得意了,他们的这些行为只是因为他们觉着这么做合理,合适,如此一来,那你又怎么奢望他们去注意邻居家的窗户被新漆成了蓝色了呢?同样的例子:基于宽带网络的" 视频点播系统"(Video on Demand ,VOD),能满足人们观看电影的功能性不亚于电影院,方便性可能更胜于电影院,那么还有存在电影院的必要吗?或者可以这么假设:在不久的将来建筑师获取服务费的渠道只能来源于提供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住宅和工厂了。到那时建筑师这个行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还会有生存的空间吗?正如一个网友所说:我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建筑师的使命在于消灭建筑师这个职业。

传统的建筑学正在走向死亡,然而当时代还没有发展到不用再搞建筑的时候,建筑学还有它存在的必要,只是建筑师的角色要有所转变,以配合时代的发展,完成作为建筑师的使命。当数字化水平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时,也就是建筑师这个行业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