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脸谱之七:竟相压价、恶性竞争
“你便宜我比你更便宜;你图多我比你图更多!”一位就职于某发展商产品开发部的高层职员说起当前建筑设计行业的竞争状况,不禁大摇其头:“但是一个设计单位的服务好不好,只有在过程中才知道!”由于目前最大的市场仍然是民用建筑尤其是居民住宅类,而住宅的设计难度和技术要求与公建不可同日而语,但由于规模大、项目数量多,在设计取费上比公建项目更有利可图。不少设计单位在与甲方接触之初,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出方案、讲创意、画效果图;一旦签约之后,主创设计师便把眼光放到了新的目标上,而大量创意落实的工作则交给了没有什么经验的年轻设计师,进入生产线程序。
事实上,这也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采取低价竞争策略,势必利润摊薄,不可能花太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真正的产品落实过程中,而无法生产出精品;而设计创意的庸俗化又进一步导致了取费的难度,无法获得智力劳动应有的回报。但中国人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观念在导致越来越多有一定创造力的建筑设计师都企图独立门户;为数不多的精英们不是取长补短、捏合在一起创造更多的好作品,而是把智慧都放在商场上,如何快速获取更多更大的定单。建筑精英纷纷从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建筑的悲哀!
结尾:
由于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基础建设的持续繁荣,导致中国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令人垂涎的市场之一。在中国,一些建筑师一年的设计量可能是欧洲或者其他区域的建筑师需要用一辈子去完成的工作。也许所有的问题都恰恰根源于此:
如果不是因为市场庞大,从业者众多,一个行业问题不会成其为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
如果不是因为市场庞大,市场竞争不够严酷,建筑师的职业道德问题不会浮上水面;
如果不是因为市场庞大,萝卜快了没法洗泥,也许中国的职业建筑师有更多的精力研究学术、提高技术、创作精品;
如果不是因为市场庞大,令众多因经济停滞而找不到饭碗的国外建筑师进驻中国,就不会有这么多崇洋媚外和盲目排外的问题……
正是因为我们的建筑界遭遇了一个绝对空前、可能绝后的市场,我们才更加希望,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