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需承担起减少资源浪费、完善建筑评估系统的重任,以求更好地服务整个社会。
外国的建筑设计中并没有固定的“规范”,而是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评测,完全根据建筑本身“量身定做”,既能完全符合实际需求,又不会导致浪费。而我们国内的建筑师有时为了严格对照规范,不得不埋没个性,甚至造成极大的浪费。例如库哈斯设计的央视新楼,在我们国内建筑师的手中就很难实现。所以对我们建筑师来说,遵守规范只是自己一部分的责任;我们更为重要的责任是通过思考来完善整套建筑评估系统,不要让我们的建筑总是走在一条固定的道路上,而是创造出更多的方向来服务社会。
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很多人提出一项质疑:为何那么多所学校在地震中倾塌了,而办公楼却安稳得多?舆论界纷纷将矛头指向建筑商甚至设计师。但一般人并不了解的是,学校属于大开窗大开间建筑,有时难免存在一定的结构设计缺陷,抗震能力本来就比较差。不过建筑师并不是对此完全无能为力的,在建筑设计中,一些看似简单的基本原理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震多发的日本,学校都是完全对称设计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平衡原理,使建筑更加坚固,乃至可以作为地震时的紧急避难所。这些近在眼前的成功范例却很少引起我们国内建筑师的关注和思考。诚然,一味崇洋媚外不可取,但取人之长为我所用,最大化地将公共建筑的公益性和安全性相结合,不正是我们建筑师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