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墓位于龙门风景区香山北之琵琶峰顶。琵琶峰是个高三十余米,山顶平面为琵琶形台地的山头。西频伊水与龙门石窟隔水相望;南依香山,隔青谷与香山寺相邻。北山面水,景色秀丽。修建前,除墓和石碑数座,翠柏环绕外,无其它古迹遗存,环境荒芜,水土流失严重。规划要求将墓园修葺成为风景区的一个游览点。本文介绍其园林规划设计。

图片来源:百度
一、规划设计原则
白居易的历史地位,诗人性格及其墓园所处的风景环境,规定了本园的景观特点和园林风格。
白居易是诗人,又是唐代卓有成就的造园家。他经营过渭上“南园”;忠州“东坡园”;庐山“草堂”和洛阳履道坊第宅园池;经营过西湖风景区。有明确的造园思想。其主要观点是:园以水聚静,以幽为贵,植物为主,尤癖嗜竹,巧用借景;对园林建筑,主张与环境有机结合。以质朴典雅为上,反对浮华。规划设计中遵扦诗人的园林思想,将其溶融于“白园”的景象设计之中。力求体现“诗人性格,唐代风采,地方特色和得体于自然。”使“墓如其人,园如其人。”
二、园景分区和导游线设计
全园分青谷区、墓区、诗廊区和管理区。
主入口选在青谷口,导游线设计为:步入园门,迎面山水,较快摆脱过境公路的吵闹,进入青谷区。顺谷东上,沿白池边行,有丛竹夹道,清池倒影,悬瀑飞洒。然后通过盘曲的蹬道,走过听伊亭,进入乐天堂。再折而向西,通过半山腰的曲径,至峰西白亭。拾级而上,到峰顶墓区。再由墓区下琵琶峰往北,穿樱花林,入翠樾亭,步入诗廊,然后进道时书屋。再由此南行,经过琵琶峰尾,穿越核桃林,走过松风亭,与去香山寺之游览道相接。整个游览路线是贯通园区的一个S形。

图片来源:百度
三、园景景观设计
(一)以“白池”为主的山水园景作为启程景观。
由唐风建筑大门进入青谷。以“白池”为近景,由石、池、山径、飞瀑、修竹和透过山崖茂林依稀可见的“乐天堂”和草亭为中景,构成了一幅园林景观画面。“白池”是结合地形沿山脚开挖的人工水池,驳岸用龙门特有的青黑山石叠置,这既是景观需要,也是保护地表松散岩石风化的需要。
(二)乐天堂的选址和风景环境有机结合。
乐天堂是白园的主要风景建筑,其位置选择受启于庐山草堂,选址于青谷之阳,悬崖之上,左引人工清溪,右有悬瀑飞洒,面山对草亭,丛林作屏障。自然山石的岩层直接延续到室内,潇洒自若的乐天像座于室内岩石上,使室内外景观渗透,风景建筑与四周环境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三)诗人性格的墓区。
白居易墓在琵琶峰的琵琶形台地西端。规划设计前,仅存一青砖围起来的半球形墓,和一青砖碑庐,及三块散置的矮碑。墓前坪地局促,仅有百余平方米,墓周有三十年代栽值的侧柏。
墓区是白园的主景区,设计立意是:既要显示诗人洒脱摒俗的性格,又是显示墓区的肃穆悼念气氛。同时又要留有我们这一代人修造伟大诗人墓园的艺术物质。因此,白居易墓区设计力求区别于一般名人墓地。其历史根据是,除了诗人在他的诗作里所表现的早年“兼济天下”,晚年“独善其身”外,他对自己死后葬仪也另有想法。白居易为唐王朝二品官,墓前本可以立神道柱,但诗人遗言:死后“墓前不立神道柱,立一石,刻吾《醉吟先生传》”。根据如上思想,结合地貌环境,墓区设计为有中轴线的非完 全对称布局。为了造成仰慕气氛,在墓区前设计了高差近八米的五十级青石蹬道,道之端,设计了花岗岩唐代鸟头门,作为墓和墓碑的景框。在墓前设计了十五×十二平方米的青石铺垢小坪地,坪中保留着原有的翠柏。墓和青石碑庐在中轴线上,用青条石加固矮墓墙,墓前左边设计了一块二十四吨重花岗岩卧碑,上刻白居易生前为自己作的《醉吟先生传》,右边把原来散置的石碑收集在一青碑庐内。
为了强调墓的主体性和自然石卧碑的体积份量,在小干坪的东、北两方向设计了三步石阶,以导引游者,增强小广场的方向感。
墓区设计动用了传统的园景设计手法,把书法、诗词、石刻艺术溶于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以此增强园景的文化内涵。呈墓碑上的“兼善”石刻,乌头门的白居易龙门诗句石刻“爱风岩上攀松盖,伊浪平铺绿衣衾”。以及墓区蹬道前的青石白亭对联:“云行雁弟兄,风借水精神”等。这些诗句在诱导游者联想白氏当年卜居香山,吟咏伊阙胜景的情形。
(四)得体于自然的诗廊区。
诗廊区是陈列白氏名篇石刻的地方,位于琵琶峰墓区北面的落下之坪。坡下有六十米长,十—十五米宽弧形条带坪地。坪北是七米多高的陡崖,崖北是杂乱无章的龙门煤矿住宅区。根据特定的地形环境,和“佳早收之,俗则屏之”的组景原则,诗廊建筑沿崖边作半壁碑廊,面向南面墓区。依山就势,出进高下,曲折回绕,西以翠樾亭起首,东以道时书屋结尾。廊前的半坡草坪与墓区周围的高大松柏形成了半月形围合空间。这样设计:一是诗廊和道时书屋向心墓区,成为整个园景的北界面,空间感强;二是屏障了北在杂乱的住宅区;三使建筑轮廊线高下错落,曲折有致,空间流动,步移景异。
(五)半隐半露的管理用房。
管理用房(办公、接待、宿舍)选址于园东北的崖下,居于全园最低的位置,有单独的出入口。在功能上使管理与游览部分互不干扰,同时,管理用房高低大小,横竖穿插的民居式屋顶,掩映于绿树丛中,又组成了一个园区边缘的景观。
(六)因景制宜的园林小品。
在组景设计中,充分利用山岩地势,在峰回路转处置以园林小品,丰富园景。如过白池小桥,置巨石,上刻“青谷”;在乐天堂东边的人工岩泉边置一唐代石灯笼;而在青谷山径之端,乐天堂对面山岩边则置一草亭,作为青谷和乐天堂的对景。
(七)唐代风格的园林建筑
白园的园林建筑选取唐代风格。在尽可能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和现代建筑材料的前提下,其建筑平面的布局,构件的选择,尺度、比例和建筑细部的处理上,都尽量遵循唐代建筑规制。全园除乐天堂屋顶选用歇山形式外,道时书屋、园门等均选用较活泼的悬山形式。都选有简单的斗拱,八角石柱,唐代特有的青棍瓦,莲花瓦当,花边重唇滴水和独特叠瓦屋脊,以及棕红色的栏额和直棂窗等,各个单体建筑的轮廊线,保持了曲折平缓、出檐深远的唐代建筑特点。
白园的园林建筑选取唐代风格的依据,主要是由风景环境决定。在园林艺术空间中,选择一种特定的园林建筑风格,旨在创造一种建筑文化气氛,烘托设计者所追求的园林意境,使游人从建筑景象中产生一种特定的园林美。白居易是唐代诗人,用唐风建筑形象引起游者对白居易所处历史时代的联想,此其一;其二,龙门风景区是唐一代石刻艺术笼置的历史文化环境,作为其中一个景点的白园,选用唐代建筑文化是要求得与整个文化环境取得和谐;其三,今天的游者是生活和工作在一个现代建筑的文化环境里,如果来到游览区所看到的是另一个建筑文化环境,这时时空对比差的增大,将增加游人游园的兴致和联想。
(八)园林建筑材料质地的选择。
龙门风景区有大面积的青灰色的石灰岩裸露。为了使园林建筑与环境有机的结合和园容色彩及质感上的和谐统一,园林建筑的柱子、台基、拦杆、挡土墙和台阶等都选用了当地青石。并以青石雕凿了碑庐和白亭。有的建筑构件如所有的栏额、地及白亭的梁体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制做,其表面均做斩假石或油漆等处理,园区的各个景观建筑都不直接暴露水泥制品原貌,整个园区是绿色调和灰色调。

图片来源:百度
四、园林绿化设计
白园绿化设计的原则是:山野而不荒芜,园林而非园圃。把植物栽植的科学性、艺术性、地方性和诗人的喜好溶为一体。整个园区绿化,以侧柏为基调,采取乔木、亚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多品种和多层次种植。除园径、山岩外,绿化覆满园区,不露黄土。绿化充分考虑地形变化大的因素,即考虑了游人在景象空间中微观的景观效果和意境,也充分考虑了整个风景区内不同视距和高度上的宏观景观效果。根据地形、地貌和园林建筑布局,植物景观序列空间分为青谷区、墓区、花木丛林区、诗廊区和管理区。
青谷区,南北两侧为山岩,上有侧柏满山。白池两侧植稀疏的竹、梅花及垂柳两三株。在青谷东端台地上,将原有的核桃林疏伐间植白皮松等常绿树,形成混交的乔木林区,使之与池边绿化空间形成强烈的浓密与疏淡对比,从视角上加深了青谷的纵深感。
墓区沿琵琶峰四周植满的高大侧柏,不仅成为分割空间的绿色界面,同时也增加了肃穆悼念气氛。墓的东侧为一缓坡的天鹅绒草干坪、几株白皮松、白玉兰和黄瑰玫点缀其边。坟茔上和琵琶峰四周的崖畔广植迎春。早春,黄花烂漫;盛夏,浓绿的披枝罩满了半球形墓和崖边。这些绿处理与自然石卧碑、乌头门等园林小品呼应,把环境烘托成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诗人墓地。
花木丛林区在青谷墓区的东端,以管理区的高大落叶乔木为北界面,高为迭落的园墙为东界面,形成了一个完全以绿化材料构成的袖珍园林空间。这里地形变化大,在蜿蜒起伏的片石园路两侧,结香、玉兰、腊梅清馨诱人,月季、石榴争艳,与墓区形成对比,别是一番情趣。黄栌、银杏、红叶李形成绿树丛中不同季相的点缀。为风景区内外提供了远眺的优美风景。
诗廊区和管理区。诗廊区的前面斜坡上植草坪,外围植以松柏、红叶李和碧桃。管理区以高大的榕树、楝树、悬铃木、油松等混交栽植,使建筑掩映于绿丛之中。诗廊区在往琵琶峰尾的道上,设计为樱花、碧桃林。整个园林的植物西植,考虑了花期季相,做到四季常青,四季有花。主要长青树种有:侧柏、油松、白皮松、龙柏、月桂、枇杷等,落叶观赏树木有望春花、杜促、楝树、合欢、樱花、碧桃、借梅等。有秋天红叶的柿树、银杏和黄栌等。崖畔岩边植迎春、金银花、络石、蝙蝠葛、池边垂柳、翠竹、林荫下有吉祥草、书带草和白玉簪等。
作者简介:
王铎,笔名嵩石。洛阳人,1934年生,高级建筑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洛阳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现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园林》编委、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建筑、景园规划、设计和理论研究工作。1981年同夫人刘郁馥合作作龙门总体规划及白居易墓园设计,获省和国家优秀设计奖。1992年作“白居易履道里故居”建设方案及《白居易与园林艺术》等论文。
刘郁馥,洛阳人,一九三七年生,一九六0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曾任洛阳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所所长。现为洛阳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级建筑师,与夫王铎先生合作作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规划、王城公园改造规划设计,获省、部优秀设计奖。洛阳市“三八红旗手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