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迪威设计的香馥湾老上海风情
【问】因为中国是正在建设中的发展中国家,有广阔的市场和前景,所以中国很大一部分设计被市场所左右,造成中国设计师被市场“追赶”,处在一个很浮躁的环境下,无法静心做好设计。
【史迪威】其实我回忆我自己,从大学毕业到工作,再到开始做设计,也是处在一个浮躁的状态。而我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是通过一个住宅项目,我的业主跟我说他不急,给了我九个月的时间,他的预算又刚好没有太大的限制,这就让我有机会、也有时间在那个过程里,慢慢打磨一个好作品。设计师需要有耐心,也需要有这样的机会,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好设计师。
所以中国的优势是机会太多,但也可能反而限制了成为一名好设计师的心路历程,让他没有机会去沉淀。其实国外很多很好的建筑师,他们都经历过一个建筑或者设计行业的冷淡期,那个时期刚好又是经济低迷期,市场上只有为数不多的项目给你去做,并且项目又很小。但是这样的阶段,反而让他们在磨练的过程中,以一颗很平静、不浮躁的心,去很仔细的想到底要怎么去做设计?最后经过这个过程以后,他就可以跳到另外一个阶段,把设计真正做到有内涵。
【问】所以做设计还是要慢下来,设计师要留出给自己思考的时间,慢慢沉淀和积累,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史迪威】欧美很多国家都在提倡慢哲学,因为今天世界上很多国家,发展的速度太快,让人都忘记了基本的思考节奏。在一个设计师的成长过程中,做小而精而美,比做大而放而浮的设计更有意义。今天中国有那么的人口,那么多的设计师,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发挥他设计中的小坚持,我相信这样所产生的能量,最终会在每一个人之间的激荡,产生丰富的设计交流,从而引导世界。
【问】一系列的全球盛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城市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在中国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很多国际大师的作品,比如扎哈•哈迪德的广州歌剧院,雷姆•库哈斯的中央电视台等,这些设计一出,均引发了行业的广泛讨论,在您看来,这是中国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吗?
【史迪威】国外的建筑师或专业建筑事务所,他们其实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传统建筑的延伸;像KPF、SOM这些大型的专业事务所,他们的设计就是从传统建筑的结构基点,整合到建筑的美感里去完成。但是也有另外一批很成功的建筑事务所,他们是从概念、从设计的原点出发,去思考设计的挑战。他们想创造一个跟过去不一样的时代精神,比如扎哈•哈迪德、UNstudio、雷姆•库哈斯,他们以理论为基础,挑战当今现代建筑所做不到的部分,去发展出一个新的结果。
从大环境来看,这两种都没有任何的错,在于事务所的定位,以及设计师本身的定位。你是要创造前沿?还是要把每一次的设计过程,从设计到细节、材料、颜色都搭配得很好,做一个非常本分,但却也非常扎实的设计?又或者是挑战你设计想象的空间,创造和开发出一个很多人没有想到的领域。毕竟中国有那么多的机会,任何人都不必局限于任何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