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美国纽约艺术区的兴衰启示(图)
发布时间: 2010-04-2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苏荷,LOFT生活方式发源地

苏荷在格林尼治村南边,名字原意是休斯敦街以南地区(south of Houston)。20世纪上半叶,这里是纽约的轻型加工业基地。

战后的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作品,具有19世纪沙龙画艺术家不可想象的大尺寸和多种媒介。原在格林尼治村、东村等地的艺术家,逐渐感到老房子的小空间不得施展。与此同时,战后轻型加工业走向萧条,苏荷地区空置的车间和库房是敞开的LOFT,具有一般居住建筑所没有的、未经隔断的大空间,成为艺术家青睐的地方。随着工厂的慢慢撤离,艺术家不断进入。到上世纪50年代晚期,苏荷已成为纽约艺术家密度最高的地方。

但最终使苏荷成为西方当代艺术重镇的重要因素,还是商业画廊的进入。到1976年,这块弹丸之地云集的画廊已经超过70家。到上世纪80年代末,各类大小画廊达200多家。

苏荷闻名纽约,随后闻名世界,其艺术家工作室和住所具有的散漫而有秩序、不昂贵却有品位的自然风格,经过媒体的宣传,一度成为家居时尚。参观苏荷的画廊,一度成为有闲阶级妇人别致的活动内容。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荷作为一个城市老旧地区的转型成功,它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受到了商家的关注。著名服装和化妆品公司纷纷进入苏荷,建立旗舰店专卖店,苏荷的街道变为精品街。这样的多方压力,使苏荷的建筑空间成为紧俏商品,最终落实为持续上扬的房租。苏荷的画廊开始了规模空前的大迁移。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