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恩斯特·柏石曼:从建筑触摸中国人的内心
发布时间: 2010-04-06   来源:网友xin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1906年初,德国青年恩斯特·柏石曼来到中国,目的是考察中国的建筑;1908年5月,他来到四川,拜谒了他心仪已久的都江堰、青城山以及“中国最漂亮的一个寺院”二王庙,他写道:“这儿江河奔流,山峰挺立,清泉爽口,山峦屏障。殿堂和寺院岿然屹立,在这乐园中居住着神灵和圣人”,他不由赞叹,这类建筑的最完美范例可见于四川这个最美丽和最富饶的中国省份。

在荣昌到自流井的路上,柏石曼拍下了这两座气派的牌坊。柏石曼/图(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1906年8月,33岁的德国青年恩斯特·柏石曼(Ernet.Boerschmann),站在一艘远洋轮船的甲板上,此次借道美国、日本,他望着远方,欢快的心,早已飞往了浩渺的目的地——那神秘而诗意的华夏大地。这次,他将以德国驻北京公使馆官方科学顾问的身份重返中国,其目的是考察中国的建筑艺术。

也许,柏石曼他自己也不会预见,经历了甲午战争、义和团和鸦片战争的晚清王朝,其实早已风雨飘摇,事实上,自柏石曼在1906—1909年(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元年)的建筑考察之后,不到三年,大清帝国就覆灭了。而又一个一百年过去的今天,我们面对恩斯特·柏石曼关于中国的六本专著中,所收录的中国美轮美奂的如同大地史诗一样的建筑存照,已经只能靠一种思念与乡愁去回溯,靠一种悲悯和救赎去触摸。

“最美丽和最富饶的四川”

恩斯特·柏石曼关于中国的建筑考察之旅,始于1906年的秋冬之交,那时候,香山上的红叶是否已经为这个提前进入寒冷的京城,涂抹上了一层凄美的暖色,抑或霜叶凋零,大清国的京师早已银装素裹。在中国式的案头,一幅1∶10000000的大清地图在他眼前缓缓展开,此刻,从直隶省画上一个1开始,他要一直画到43,这次从北京开始,跨越当时大清国12个行省的远足才会暂时告一段落。而他上万里、历时3年的具体行程路线是: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

1906年底和1907年春,柏石曼分别考察了清东陵和皇家避暑胜地热河,并对热河的喇嘛庙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而1907年夏天的大部分时间,柏石曼则精心制作了北京碧云寺部分寺院建筑的测绘图。在先后考察了明十三陵和清东陵后,恩斯特·柏石曼不忘走访和考察中原地区充满传说的五岳。也许,正是对于寺庙、圣山的独特视角,使其对中国人的独特内心找到了一把特殊的解读钥匙。

1908年3月初,告别衡山,再次回到北京的恩斯特·柏石曼,开始着手准备最后一次横跨大江南北的华夏之旅。这一年的4月,稍事休整后,他开始了更加诗情画意的第二次中国之旅。首先他到达了五台山,之后经过太原,再南下过黄河,沿着黄河西进来到陕西境内的华山;紧接着他又翻越秦岭,来到了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四川。

一路上,恩斯特·柏石曼感到,比起华北平原上的那些雄伟壮观的建筑,华中的建筑风格已经变得更为轻灵,而建筑本身跟自然环境也显得更为和谐。而对于四川,“这儿江河奔流,山峰挺立,清泉爽口,山峦屏障。殿堂和寺院岿然屹立,在这乐园中居住着神灵和圣人。”他不由赞叹,这类建筑的最完美范例可见于四川这个最美丽和最富饶的中国省份:

自然与人类的勤劳在那儿所创造的景色和艺术作品和谐无比,难以逾越。山峦的高度变换,从山丘到平原的变化,丰富的河流渠道,充沛的降雨量,温和的气候,以及肥沃的土地,全都为密集的居住状况、财富和人民乐观的性格提供了先决条件。对于生活和自然的享受发展了四川人的艺术想象力,其结果就是诗歌的才能,对于色彩的特殊追求,以及赏心悦目的建筑形式。而最主要的还是与土地和乡间的密切关系,自然之美和神灵的赐福都是通过土地和乡间而反映出来的。在穿越四川的旅行当中,人们会不断碰到那些令所有旅行者都心醉神迷的众多艺术品。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