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上海世博会构建未来城市梦想
发布时间: 2010-04-28   来源:网友tigertanaka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占世博园区总面积3%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是对世博会主题的直接点题,3%代表着100%……

城市观一直在进步

“滕头村案例体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城市有返璞归真的要求。”文化学者陈勇认为。

1931年,爱迪生去世时,有人向国会提出熄灯1分钟来纪念他,国会不敢贸然决定,当时人们无法想象有了电灯之后再失去它们会怎么样;2007年起,“地球1小时”活动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准时到来,全人类在黑暗中反思城市文明。

“人类文明呈螺旋式上升,某种意义上,今天的城市发展又循环回到了原点。”陈勇分析,“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作为早期古希腊城邦哲学的代表,已经指出‘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但陈勇认为,现在被不少城市写入政府规划的“山水城市”、“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是不现实的,“中世纪前城市化时期已经过去了,以老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山林哲学显然已不适用于现代,今天的自然不再是原生态的,而是技术化的。现代城市需要新的城市哲学。”

世界的城市观一直在进步,1933年的《雅典宪章》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对解决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无序、环境恶劣问题起了重要作用;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提出“不应当将城市当作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来考虑,而必须努力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1996年,联合国人居组织发表《伊斯坦布尔宣言》,宣言指出“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的地方”。

三次会议对城市的理解,从“功能观”、“综合观”发展到“可持续发展观”。“有尊严”的说法与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报告中提到的“创造有尊严的生活”不谋而合。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