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解读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斗拱模型
发布时间: 2010-02-04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现在,世博会为什么也选择斗拱?

一个谜语的几种答案

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的核心地段,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轨道8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国家馆高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乘以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米,建筑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地区馆和港澳台馆将为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风采及城市变迁。中国馆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两个展馆可以同时宽松地容纳7000名观众。

世博会后,中国馆将作为我国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展示基地,地区馆将转型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世博轴、世博中心、主题馆、演艺中心“一轴四馆”和星级酒店等共同打造以会议、展览、旅游、活动和住宿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服务聚集区。

那么,处于如此抢眼的地理位置,又担负着如此重要的文化指认使命,中国馆的形态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它是世博会园区的核心建筑与点睛之笔。

在国家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和上海世博局的指导下,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馆业主单位,于今年4月25日向全球华人发出征集设计方案的强烈信号。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收到344件方案。最终在多位中科院院士、建筑学家的主持下进行两轮评审,确定8件方案入围。然后又围绕“唯一性、标志性、地域性和时代性”标准,进行最后一轮评审。通过投票表决,确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的“东方之冠”方案、清华安地建筑设计公司和上海建筑设计院的“叠篆”方案、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龙”方案胜出。9月初,对3个方案进行整合深化。光是部级领导参加的讨论会就召开了20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有过3次讨论,最终确定了现在这个建筑形态。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对本刊记者反复强调一点:“这是领导、专家、民众以及外国同行智慧的结晶。”

电脑显示屏上,一个超级斗拱在关注的目光中缓慢旋转、翻腾,整体与细部、鸟瞰与侧面、个体与环境,无不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和哲学思考。

“其实,这个建筑只是外形像斗拱,并没有相互穿插依托的梁、栱、栔等部件,它是一个整体。”在世博集团的小会议室里,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接受了《新民周刊》的专访,他以儒雅的语调向记者阐述了这个建筑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远处眺望或在下面仰视的话,也会发现它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所以有人称它为’东方之冠’、’天下粮仓’。一个好的建筑,可以给人多方位的观察和理解,引发丰富的联想。当然,人们会发现,它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直接获得了艺术灵感和精神依托。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你想想,中国这么一个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不就是依靠一种超常的凝聚力和忍辱负重、和衷共济精神,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吗?斗拱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并能引发散发性思维的意象,我想中国人都愿意赋予它这样的意义。同时,前来参加世博会的外国人一望便知它是中国的。世界上有三大建筑体系,只有中国古代建筑极其智慧地采用了斗拱。透露一下吧,虽然设计团队是清一色的中国人,但世界上最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对最后方案发表了重要意见。”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