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业界名家  > 正文
张永和:去除“符号”建筑 回溯城市“肌理”
发布时间: 2011-12-27   来源:建筑中国网投稿  转载自:非常建筑 

12月10日下午下午两点,来自哲学、社会学、美术、电影、音乐、建筑等各个学科的15位学者聚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始《问城》论坛的讨论,现场知名的艺术家不仅有美术界大家熟知的徐冰、刘小东,也有建筑界的张永和、音乐人刘索拉,电影导演宁瀛,哲学家陈嘉映,以及艺术评论家朱青生、王明贤等诸多学者参与。本着对于文化现状的担忧和思考,旨在开启中国文化“文艺复兴”之路,这个由学术机构联合主办的纯文化论坛,不仅跨越了美术的范畴,更跨越了艺术的范畴,每一个主题将有业界著名学者发表主题演说,叩问城市问题。

张永和 建筑 访谈 建筑中国网

首先发言的是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教授、知名建筑师张永和,首先他列举了一些建筑,指出现在的许多城市建筑忽略了建筑本身的功能。主题公园变成住家,城市不是自然舒适、方便的地方,而是成了符号来给人套用。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肌理”,所谓肌理,就是城市的街道、街区的安排。并用他实践中的一些项目加以说明,并进一步指出,其实人的身体可以和城市自然接触这一块就是城市的机理,这是他理想解决方案。

发梦的表现形式是异国情调的东西

张永和 建筑 访谈 建筑中国网

张永和首先给大家看了一些图片,面对中国目前越来越多的对西方建筑以及文化的粗糙模仿,他认为:这是一个挺悲哀的现象。

张永和:这个现象有一个问题,现在有文化上的泛滥,深圳还有一个地方是瑞士一个地方,人家原来都有雪山,也能搬到亚热带。这个地方叫珠江帝景。金马我是挺喜欢的,你去那儿从来不站在金马底下。我想说的就是其实像这种项目它倒不是说刚才文化上混乱仅仅一方面,更深层次实际上是包括商人、设计师很清醒艺术到所谓市场实际上今天国人一种幻想,还是在发梦,发梦的表现形式是异国情调的东西。

世博会对其他地方来说临时的展示,本来是一个玩看热闹的地方,但是成为了生活的地方,这个现象其实就是把主题公园转化成一个实际居住的地方了,这是一个中国特有的现象。

符号作为建筑的实体,忽略了基本的功能

张永和 建筑 访谈 建筑中国网

张永和:这个大家更熟悉了,也是咱们北京一个地标。从城市的尺度到建筑的尺度,这不是美院做的吧,不是我就批评两句。做的挺好的,我只远远的见过,寿桃和官印是两个总统套间,我还是当做建筑勘,没找到建筑师是谁,也可能是业主想的把它画出来,不管谁想这里有一份想象力,怎么想到福禄寿,一旦想到住在福禄寿,可以想到住在任何地方里面,这就是无限的可能性。长沙毛主席头里也有空间也可以进去,宋庆龄在河南等等。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怎么看待它,可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作为建筑师想指出一点,常常在这种方式的后面,是把真正建筑、城市本来有的这一个功能、作用忽略掉了。我觉得这个房间特别感兴趣,那天我去住了回来跟大家汇报。为什么会感兴趣呢?觉得是非常不舒服总统套间,等于坐一天黑牢房,完全不考虑这些。

非常基本的建筑问题,可是常常被忽略。当一个房子被当成物体了,实际上这家卖水也可以说,咱们家大楼为什么不做成水平,五粮液就这么干的,他们家大楼就是一个酒瓶。其实没有考虑到这里有一个空间问题特别追求。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