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经济学的巨匠
斯蒂格利茨是一个天生的经济学家,他的学术研究几乎遍及西方经济学的所有领域。他从小聪明好学、成绩优秀,尤其具有数学天赋。1960年考入美国东部著名大学——阿赫斯特学院后,他喜欢上了经济学。21岁本科毕业后,斯蒂格利茨直接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师从著名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两年后就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头衔,并创下了当时最年轻的博士获得者纪录。
1979年,36岁的他获得了美国经济学会两年一度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对经济学做出杰出贡献的40岁以下经济学家。
2001年至今,斯蒂格利茨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授,这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是很少见的,因为他总是不停地在美国和英国的著名大学中来回迁徙,很少在一所大学任教五年以上。他先后执教过的大学有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他所著的本科教材《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讲义》、《经济学》是世界上最通行的教材之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他主讲的课程除最受欢迎的经济学外,还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金融学和组织经济学等。如今,他培养的数十名博士已在世界各地担任要职。因此,斯蒂格利茨也被认为是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教育者之一。
为了将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公共服务相结合,斯蒂格利茨自1993年开始成为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的主要成员,并且从1995年6月起任该团主席。在此期间,他是克林顿总统顾问班子的关键成员。对政治家们来说,经济理论纯属空想,因此,他的经济理论遭到怀疑和排斥,政策建议直到卸任也没有受到重视。
1997年不甘心的斯蒂格利茨又出任了一个更引人瞩目的职位——世界银行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身为世界银行的高级官员,他却不断对该机构提出尖锐的批评,引起许多争议,2000年他被要求辞职并很快得到了批准。就这样斯蒂格利茨从政治舞台黯然退场,重新开始教学和学术研究生涯,并在2001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有人开玩笑说,这是评委们对这位失败的官员回归学术界的欢迎。

斯蒂格利茨提出解决的办法在于控制基层政府的政策导向(图片来源:百度)
然而,很多著名学者包括林毅夫认为,他早在1982年就该获得诺贝尔奖,因为他对经济学的每一个领域都做出了贡献。萨缪尔森在一封推荐信中说,“斯蒂格利茨是印第安纳州加里市出来的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显然,伟大的萨缪尔森认为斯蒂格利茨比自己还要伟大。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典礼上特别说明,在当年的三位获奖者中,斯蒂格利茨博士对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的贡献最大。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在自由的不受管制的市场中,个人追求各自的利益会使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斯蒂格利茨认为现实世界并不是那么回事,相反,因为市场参与者不能得到充分的信息,市场的功能是不完善的,常常对人们的利益造成损害。
他强烈地反对认为市场是万能的,主张建立体制转型与经济稳定增长统一的目标模式,强调政府对转型的主导作用及信息的重要性。他还利用经济学界最为推崇的工具——模拟经济行为的数学和计算机模型来修正传统的理论。这为他赢得了一大批追随者,尤其是年轻的经济学家。“在我的模型中,我总是能找到一种特定的干预方式,使人人都受益。”斯蒂格利茨说。
此外,斯蒂格利茨在信息经济学文献中堪称是被人们引用得最多的经济学家,在更广泛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领域内也是如此。他所倡导的一些前沿理论,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已成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标准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