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做建筑最终的目的应该是让使用者感到舒适,而舒适度很大程度上是在室内体现的,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很重要。为此,畅言网特组织本期室内设计沙龙,希望通过嘉宾们的精彩发言,让广大网友了解一下室内设计那些事儿。
时间:
2011年8月11日
地点: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人物:
郭晓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室内所所长;张晔,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艺术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张明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室内二室主任,邓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主任建筑师;江华,CCDI中建国际室内事业部北京区域主任设计师;解璞,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室内设计师;李晓林,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室内设计师;刘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室内设计师;刘志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室内设计师;刘清建,高仪(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第一幕:室内设计的艺术
近十几年,伴随着经济、基本建设、建筑业、建筑装饰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室内设计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中国建设的大规模,以及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室内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产值已过千亿。当前,少数室内设计师已跻身国际一线设计师行列,也出现了一些把环保和健康理念应用于设计实践的室内设计师,而大部分室内设计师的精品意识和原创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全社会也会开始关注室内设计和室内设计师,中国的室内设计水平将由此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幕起
畅言网:欢迎大家参加畅言网本期沙龙,本次活动我们主要围绕室内设计话题展开,在座各位大多数都是室内设计方面的专家,接下来我们就请大家针对今天的话题进行讨论,共同为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郭晓明
郭晓明:我是第一次参加畅言网沙龙,以前也很少参加这种面对面的沙龙。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进行这样的交流,希望通过展示我们院室内所所做的项目为今天的话题拉开序幕。同时,我也希望更多聆听一下各位同行的意见。室内设计师要去处理方方面面的事情,即除了做技术设计以外还会去处理很多的关系。我曾经写了一遍专门的文章,其中有个小插图,是一个室内设计师在中间,周围有业主、相关政府部门,其他相关专业工程师、施工单位、另外还有照明、配饰、标识等专项设计方。这也说明室内设计师的重要性。一个项目做完以后,除了建筑外表面上的事情,余下几乎都需要室内设计师来做,因为室内是最贴近人的,是最能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建筑空间。

张明杰
张明杰:我对今天这个主题是很感兴趣的。室内设计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工作中和建筑师的合作状态,项目过程中我会常常思考。要了解当今室内设计的现状及畅想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个人觉得应向历史找答案、理脉络,这也是我对建筑史比较感兴趣的原因。翻看西方建筑史,那些里程碑式的建筑或设计都是“主体性”很强的项目,环境是背景、建筑是主体从背景中明确地凸现出来。这就是西方一分为二的建筑思想,强调了建筑轮廓的清晰性,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与环境的割裂。这种主体性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就是强调空间中的某一形态或某一界面,将室内设计理解为六面装饰。
我觉得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回归中国的传统空间营造模式。不强调主体性,而是强调将空间里的环境体验作为主体。淡化主体性、强调体验性的设计往往不易吸引人的眼球。当今有相当数量的设计师热衷于营造奇幻的视觉效果,将视觉层面有意或无意地理解为设计的主体甚至全部。我认为这是一种误区,视觉体验只是室内设计中很具体的一个方面,我想人在环境中多维的体验可能更接近设计的本质。本人比较喜欢用很弱的肌理处理界面,以达到空间整体的体验。总之,我觉得室内设计还是会回归空间本质的,回归人在空间里面的各种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