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人才流动,HR之烦恼  > 正文
人才流动,HR之烦恼
发布时间: 2013-11-05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序:

近日,畅言网人力资源沙龙在建筑畅言网北京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有来自房地产开发商、设计院、咨询公司等建筑行业各企业的10余名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参加。沙龙针对目前各企业普遍面临的“人才流动”问题展开讨论,大家分享了留住人才、管理人才等宝贵经验。

时间:

2013年8月29日14:00-17:00

地点:

北京,建筑畅言网会议室

人物:

沈纲,汉森国际设计顾问伯盛设计北京分公司设计主管;刘畅,北京墨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人事经理;王雁,亚瑞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人事经理;赵继伟,北京世纪安泰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人事负责人;曲秀莉,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人事主任;邓延昭,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人力资源顾问;张伟丽,北京思捷国际建筑咨询有限公司人力总监;毕方春,北京合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人事负责人;刘祥鑫,北京合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人事负责人;耿向京,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王毅,华耀骏颐(北京)国际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幕起

畅言网编辑:

非常感谢大家参加本次人力资源沙龙,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叫做“人才流动,HR之烦恼”,也希望大家能够分享自己在工作当中的一些体会、经验。

邓延昭:

邓延昭,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人力资源顾问

大家好,我叫邓延昭,是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的HR,今天非常感谢建筑畅言网给我们创造这样一个机会让大家能够坐在一起,组织这个活动,希望你们能继续长期坚持下去,尽管我们这次人少,可能下次的人员也不会骤然膨胀很多,但是我觉得坚持下去可能这个圈子会越来越大。而且这个圈子也会有携手并进的效果,有时候招聘一个人在圈子里发布一个小信息,就有不少人给我们推荐,而且有成功的案例。

曲秀莉:

曲秀莉,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人事主任

大家好,我也来自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这是一个校办企业。实际上,我们设计院现在接近400名员工了,三年的时间从100多人发展到现在。我们主要从事是古建设计,我们招聘的人才也是跟公司的发展规划有关。我觉得这几个题目很好,是HR比较关心的问题,比如“你在面对人才流动的时候有哪些做法”这个题目就很好。正常流动中有20%的流动率是挺好的,因为只流进不流出也不行,流出太大了人心会不稳定,也不行。在这个过程中良性的循环就可以,没有必要过度担心,但是你想留的人流失了,这个就得关注了。怎么关注?得到一线去了解设计师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是不是过于疲劳了?是不是有矛盾了?这个矛盾发生在哪里?其实我认为员工流动很多就是核心人才的流动,他很关注领导的态度,这个单位的领导对我不信任了、不重视了,他就下定决心要走了。这个时候需要沟通,领导是什么原因不满意了?哪儿不好了?只要把问题解决了,才能留住人才。另外,有一些人才流动是因为薪酬,当看到的工资比自己高,就想跳槽看能不能再涨些工资,那么我们就可以给他换一下,看看换过之后会不会好。其实换工作不见得是有利的,而且现在建筑市场尤其今年,有一些设计院都不发资金了,只有工资。那么年初战略规划定得好,也规避了那些风险,比如现在一些大的公建项目都停建了,如果定了这个方向设计院是不是要受到影响?所以我们HR和公司战略规划的关联是很多的,大方向其实战略定好市场就有了。

我们现在还是属于平稳发展阶段,所以人才相对是比较稳定的。留住核心人才是人力资源经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能把这些人流走。薪酬必须考虑跟企业发展战略对称的市场行情因素,考虑这里面的一套体系,用薪酬留人,也得用情留人,还得用事业留人。这些手段必须都得用上,不能只采用一种方法,还得区别对待。年长一些的人,特别关注公司是不是对自己重视,是不是能得到尊重;年轻一些的人关注的是工作进步,以后能否提高收入。关键是得了解这些然后对症下药。

责任编辑: Xingyua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