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畅言网工程造价主题沙龙——北京站
发布时间: 2012-05-28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许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六所经济专业负责人

许立:设计院基本在做前期工作,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情况变化比较大,以前是所有的初步设计都要做概算,而现在很多做住宅的开发商基本不需要这项工作,或者是降低这项工作的人工成本。我觉得这些东西在前期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太稳定,一些做法在我们看来有点混乱,前期工作没有按部就班地做好,那么后边肯定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张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六所经济专业设计师

张彪:刚才两家单位一个是房产开发商,一个是北京大学甲方,两家单位的出发点不一样。一个自己出资,一个国家出资,所以一边成本能省则省,另一边是按规矩办事,必然要发生的费用、国家要审查到的费用肯定是要做到位的,不然也是给自己找麻烦。所以说我们国家的社会体系比较特殊,投资来源不同。

李昊男:我记得以前国务院机关有一个项目,在北京西城附近做房地产开发,当时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按国家规定进行招标,但后来转变了一下,在企业里先定标,再补充一个公开招标的手续,但是实际来说业界多数都是这样做的。真正从正规渠道确定招标单位的,除非是国有资金,但是这里面也容易出现问题,代理公司反而容易在里面做手脚。

白志强,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

白志强:我在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而且也主抓经营管理,所以一直从设计角度考虑成本造价的问题。一个项目在策划阶段、在方案设计的初期、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在初步设计的过程中,可能就要涉及到项目的成本造价。这时候业主往往就会和设计方探讨不同方案下(不完全是建筑方案,包括各专业方案,甚至是在施工过程,施工条件下,建筑材料,设备选型等等)的投资数额,有的还要把具体数据如含钢量等写入合同中。而我们知道,影响成本造价的因素非常多。单从结构上考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抗震级别、不同的结构造型、不同的层数层高,甚至不同的柱网尺寸都会引起结构成本的波动。怎么能更好的让我们的设计师在和甲方沟通交流时拿出更有效、更有说服力的数据,一直困扰着大家。大多数情况下往往凭着个人经验去预估,知道设计完成后才有相对准确的数据,那时很多东西都已定型,无法调整修改。当然,事先很多业主也咨询一些专业机构进行产品估算,但由于对设计本身的了解不够,更重要的是不能随着设计的变化及时应变,造成估算不能有效的服务于设计。因此我们希望有一些像畅言网这样的平台,多组织一些专门的培训或交流,而且是针对设计师的培训,让广大的设计师脑海里带着一些成本造价的弦去设计,让经营者带着经济性的观念去与业主谈判。

李昊男: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融入到市场经济里,计划经济体制下就是先有一再有二这样先立项,再审批、再设计概算一系列的体制,并没有真正体现设计成本之中的重要性,现在好多企业初设都已经不做了,直接施工图带方案,那可能边施工边设计,怎么可能知道这个项目的真正成本?设计这方面掺杂太多的甲方主导意识,比如甲方突然想在某个位置加建一根梁,么那成本就增加,并没有真正的谁主导谁的问题,理论上讲是先有一再有二,而现在是一和二同时进行。

白志强:其实我们在设计时也不知道造价是多少,甲方要求我们设计方案,我们只是尽量通过设计节省投资,设计完成到项目建成之后也是甲方找人计算成本,根本就没办法控制设计成本,而限额也是一笔糊涂账。甲方最初还不知道项目具体是什么样子就限制用钢量,这根本就没意义。从设计角度来说就是笔糊涂账,所以以后会要求越来越高,我今天来主要就是希望探讨从设计阶段怎样控制成本,怎样把成本算准、算对。甲方心里很清楚,在设计阶段通过估算也好、测算也好可以不断地来调整。

李昊男:从理论、规定以及课本来说,都是这样教育:先有立项做一个投资估算,然后以立项作为整个项目的资金审批等有个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在配一个初步概算,然后配一个施工图概算,施工图概算还有一次概算调整。而中国的好多事情不是从上到下传承下来的,做立项审批、投资估算,不知道是用什么方法估算出来的。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