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做可持续的建筑设计  > 正文
做可持续的建筑设计
发布时间: 2013-08-12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徐小伟:

对比国内外,我们国家就是政府管得太多,反过来也证明我们这个行业自身的水平不高,需要政府来推动绿色建筑而不是这个行业,如果说政府不强推,绿色建筑要规模化应该是遥遥无期。因为不管是开发商,设计行业,包括后期的建筑,可能最迫切的是用户,因为现在房子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你交付的设计水平实在是太差了,所以政府也只能是简单地站到前面来,要等到行业自身觉醒的话,那可能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

孙军:

孙军,新纪元设计公司副总

肯定得是政府主导,要是没有政府主导经济发展也不可能那么快,但是在建筑方面政府主导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今天谈的就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你要是想做好这些事情的话,就一定得脚踏实地落在实处,如果说这个东西能推行下去,得一步步来,另外一个得考虑科学性,经费也得给足了。

徐小伟:

从目前来讲,咱们勘察设计实际都是设计院的,这有一个问题就是设计费年年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是没有时间来做精细化的设计,国外的设计周期应该是国内的1.5倍到2倍之间。现在反过来就是说我们也有一些问题,如果给设计师足够的时间、足够的钱,你能不能设计成跟国外的一样好,这实际上已经上升到某种技能和能力了,就是说给你这么多钱和这么多时间,你也做不出好的作品,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这种套路。我一直在跟建筑师探讨一个问题,是一个跷跷板的问题,就是你一方面希望去挣更多的设计费,去做好的作品,但另一方面你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经过长时间的PK,你拿出来的东西就是不如国外设计师的作品,我们可能就慢慢的在行业中走到下游去。我个人觉得,因为我也在国外待过,通过国内外的对比,我觉得像咱们今天谈论的这种话题,实际上就是要提升我们自身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和能力。靠政府来推进实际上也不可能,最后还得靠我们自身能力的提升。我们建科院始终认为国家号召绿色建筑是非常不错的一个机会,也是近些年建科院发展非常迅速,当然也是借助于这个号召使得能够快速发展。

白志强:

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推绿色建筑。我觉得您说得很对,当然很多不公平。规划、政策都是短暂的,咱们从设计角度来说现在抱怨也没有太大意义。还是想听听您那里有没有一些实实在在的经验、教训、技术,或者案例、产品等。比如你们这几年研发了哪些东西,哪些东西能够跟我们更紧密结合。一个方面是我们可能要主动应用,另外一个方面如果说我们能力不够的话,还可以合作。徐总那边这方面特别强,我们可以跟甲方推荐,然后咱们可以一起来搞咨询,或者具体运用到建筑里面。这样咱们慢慢运用,大家水平提高了,甲方意识提高了,可能就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孙军:

不要小看甲方,今天上午我们开会,甲方专门跟我们讲关于设计管理流程,其中就包括绿色建筑,他们就有这方面的要求,他们本身已经形成一套体系,我觉得即便是设计费少点,我也愿意接手这个项目,为什么?他们实际上起到一个外部约束的作用,提高你的设计水平。其实好的开发商是有这个想法的。

畅言网:

真正有意识的开发商也在不断地努力学习,甚至比设计院对绿色和其他技术的掌握程度还高,他们会经常出国考察,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绿色建筑知识。

白志强:

是的,我们不能一味的去抱怨,其实通过我们的沟通努力很多真正把绿色的东西讲透、讲好很多甲方是能接受的。 现在很多开发商的理念已经提高了,只不过不了解系统的绿色建筑技术,或者设计师没有表达清楚。其实我们碰到很多开发商都很想做绿色建筑,只不过他们不知道具体有什么技术、如何来做。 我觉得这是设计师和甲方双方的责任。

孙军:

甲方也在不断觉悟,现在素质都提高了,如果你哪块做得欠妥,他们都能提出问题来。

王毅力:

刚才各位讲的是关于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设计的区别,两者听起来好像非常接近,其实还是有区别的。如果只是说绿色建筑,那么衡量标准只是指标性或者结果性的东西,那这个标准跟设计来说怎么区别呢?其实所有的设计本身都带有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就是说做设计时,如果做绿色建筑设计的话,从设计角度来说它肯定带有一些绿色建筑的观念。举个例子,比如刚才讲到我们的业务,绿色建筑设计有一些LEED评价等,假如说把绿色建筑LEED评价或者类似的业务作为一种新有建筑评价,比如说其他公司通过新技术手段做了一个建筑,然后要做绿色建筑的评价,那从绿色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我们可能会提一些意见,但是这些意见无论怎么提,都是一些外在附加的东西,最终就结果来说,它可能是一个“绿色建筑”,但是很显然通过这样的程序出来的设计未必是一个绿色建筑的设计,所以我们绿色建筑设计本身就有一种价值观在里面。如果从价值观角度推导出一个东西的话,其实它本身是有一定竞争力的,因为它包含了价值观的成果。当然这个也是我们在探索,它本身其实就带有美学的依据吧。

杜海龙:

我们院也是从2002年开始做建筑节能,我觉得我们更多的经验是对建筑师的一种绿色思维模式的培养。其实像绿色模式培养也是通过很多项目,包括我院建科大楼,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加深我们对绿色的认识;或者对绿色技术措施的理解之后,从我们自己院里设计师和一些专业配合之后,加深大家对绿色建筑的理解。我们真正的经验在于,我们做绿色咨询、研发、设计大概已经做了6、7年,这实际上培养了自己团队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这个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一个标准体系上,实际上我们自己内部现在会做一些项目,比如方案,那么我们可能会有一两个针对绿色建筑做专项分析的人,如果要做绿建,自然会想到怎么做,各专业之间怎样配合,这个过程中碰撞出的灵感就是这样练出来的。不过刚才孙总提到了高强度混凝土,通过这个标准执行6、7年之后就发现,高强度混凝土这种技术基本在整个推行过程中是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有人去统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哪些条款是高应用的,哪些是低应用的,统计到最后已经验证了我们刚才提到的高强度混凝土技术基本上没有得到太好的运用和推广,所以说标准也应该不断往前推进。我们自己做的一些项目也会出现这些问题,比如说北方地区提出必须要有非传统水的运用,如果这个城市有条件,可以设计;如果没有,死卡的条文使得我们不得不运用雨水,其实北方有些地区做雨水的收集没有太大意义,与其做雨水收集不如去做雨水入渗,所以我们建筑师在做一些项目时会有一些变通方式。因此我认为我们的经验就在于对条文、标准理解之后,对自己绿色思维的一种培养,包括我们建筑师有时在做一些建筑方案时,他的建筑思维已经超出我们去咨询时获得的一些想法,你们会发现我们过去是从标准、技术角度上去理解,现在是从价值观的角度去理解,会提出一些建筑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等,会把这些需求揉进去。所以我认为绿色建筑发展了以后,会牵引着设计师,把他们的价值观提升到一个绿色理念中去。

白志强:

你们其实是两个部门,一个做咨询,一个搞设计,你们平常是怎么合作的?

王毅力:

我们其实是一个部门分两个版块。

白志强:

两个版块之间怎么合作呢?你们在做的时候他们要不断地给你们提供很多的技术、建议吗?

王毅力:

在做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提供很多技术、建议。

杜海龙:

我们对建筑师的培养,举个例子,如果拿到一块地,首先建筑师会想到气候,在冬季大概周边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夏季又是什么样的。比如夏季室外的风是什么样的,那我这个建筑道路的宽度是多少,未来的一个交通流量有是什么样的,建筑师应该这么去想。

责任编辑: Nuo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