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冷眼观建筑  > 正文
冷眼观建筑
发布时间: 2013-06-24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序:

5月17日,畅言网北京站设计师沙龙成功举办,本期活动以“冷眼观建筑”为主题,抛开建筑图纸,畅谈圈外的世界。十余名设计师济济一堂,参与讨论。会上,大家从理想与现实、未来发展、社会责任等角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时间:2013年5月17日

地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二设计所

人物:

黄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二设计所主任;齐鸿儒、范明亮、许多、汪剑韬、施鸣,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二设计所设计师;赵辰楠、于斯纯,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设计师;刘晓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6A8工作室设计师;顾鹏程,北京殊舍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

幕起

畅言网编辑:

非常高兴大家能参加这次沙龙活动,也非常感谢北京院二所以及黄主任给我们提供的如此好的交流场所。今天的话题叫“冷眼观建筑”,这个题目的由来,源于大家基本都在各自的设计院里工作了一些年头,对设计圈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并逐渐成为各所、各院的设计主力,所以经过这么长的工作经历,回过头再想想刚毕业或是刚上学的一些梦想,可能与现实之间还会有差距,或者一些更高的追求现在还没有实现,肯定还会有一些更深的理解,所以今天咱们暂时抛掉建筑专业的角度,谈一谈设计圈之外的事情,包括对目前设计圈内的一些看法、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以及今后设计圈的发展走向等。

黄越:

黄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二设计所主任

我是北京院二所2A3工作室的黄越,很高兴能够和建筑畅言网一起举办本次沙龙活动,也非常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同仁,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轻松交流的平台,让大家能畅所欲言。

许多:

许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二设计所设计师

我来自北京院二所2A5工作室,任职三年多。入院时我想大家可能都是满怀大师梦的,通过来院这几年的实践和转换也发现自己在学校和社会实践当中的一些不足。从网上也得知某些工作室主任提到,对于有些灵气的毕业生到设计院需要半年到一年的转换,一般的可能需要二到三年,我应该算后者。只能算刚对建筑设计摸着一些门道,或者说从开始的方案投标到最后局部的施工图,可能对建筑多多少少刚有一些理解。我觉得这个题目有点儿大,对行业、风格的一些想法我暂时尚无资格探讨,先谈谈个人的观点吧。我最近正好在看中央电视台关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纪录片,片子言古应今,我很有共鸣,不仅是两位先生的纪录片,也反映了中国当代建筑历史。目前社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好时代带给我们的也是一把双刃剑。每位建筑师可能都有过两难的心理,个人所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对于城市、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我觉得心里较迷茫。个人认为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源于社会的大背景,与文化断档、价值观混乱、理论缺失等息息相关。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多数建筑师看图比看书多,画图比写字多,思想跟不上实践,接手的很多项目只能称之为产品,真正的“作品”少之又少。我希望在未来的二三十年,我国能从文化层面、思想观念上能够与国际真正接轨,并且超越之。届时,水到渠成,我相信中国的建筑行业必能树木树人、开花结果,中国建筑师在完成自我升华后能在社会中真正发挥其作用。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