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7 自然采光
(三)、运用绿色植物的生态特征,体现室内环境绿色设计
1、绿色设计的实质
绿 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就其自然属性而言来源于植物的物质表象。“一个有用的衡量经济规模对地球生命承载能力的极限,是全球光合作用产物供给人类活动的比 率。”其生命之源——植物的光合作用,即:净初始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减去绿色植物本身所消耗掉的能量(如呼吸作用),其差值即被称为NPP,这个数量实质上是全世界的食物 来源的大本营,是支持地球上一切形式的动物体(包括人类)生存的生物化学能量。NPP 实质上代表着全世界的食物来源,正因为此,绿色才成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代名词。以绿色作为定语的“绿色设计”,其核心概念就是创造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规律的设计系统。室内环境绿化设计主要是解决“人- 建筑-环境空间”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室内植物是室内绿化的核心元素。
2、利用绿化组织室内空间的形式
内 外空间的过渡与延伸将植物引进室内,使内部空间兼有自然界外部空间的因素,达到内外空间的过渡。借助绿化使室内外景色通过透明的围护体互渗互借,可以增加 空间的开阔感和变化,使室内有限的空间得以延伸和扩大。空间的提示与指向,由于室内绿化具有观赏的特点,能强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因而常能巧妙而含蓄地起 到提示与指向的作用。空间的限定与分隔,利用室内绿化可形成或调整空间,而且能使各部分既能保持各自的功能作用,又不失整体空间的开敞性和完整性。柔化空 间,现代建筑空间大多是直线形和板块形构件所组合的几何体,感觉生硬冷漠。利用室内绿化中植物特有的曲线、多姿的形态、柔软的质感、悦目的色彩和生动的影 子,可以改变人们对空间的印象并产生柔和的情调,从而改善大空间的空旷、生硬的感觉,使人感到宜人和亲切。

图8 自然采光
3、绿色植物的本体特征能净化空气和调节室内环境小气候
由 于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清除甲醛、苯和空气中的细菌,形成健康的室内环境,具有生态美学方面的作用。因此扩大绿化,把绿化、庭园引进室内环境是室内生态设计的重要内容。目前发展 起来的腐植土生成技术、防水处理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都为室内绿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在室内增加绿色植物也是室内减噪的有效办法,植物既能对室内空气起 过滤作用,为室内补充足够的氧气,同时也可为室内环境提供良好的吸声减噪效果。室内绿化是多层次的。
室内绿化庭园从技术上讲可以设在建筑的任何层数,也可以设在阳台、层顶上。室内多层次的绿化一方面补充了地面绿化的不足,另一方面,室内绿化往往与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的处理结合,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环节,大大改善了室内空间与自然的隔离状况。
(四)、节能降耗,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及洁净能源
我 国目前建筑耗能约占全国能源消耗量的27%,建筑节能是整个节能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筑主要是从三方面努力,一是大力提倡修建节能建筑,使建筑物减少能 源消耗,二是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供应建筑物的空调、采暖及卫生热水等,提高能源系统的节能水平,三是采用节能节电的家用电器。所以采用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冷 热电联产系统对于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图9 室内生态温室绿色环境
使用洁净能源,它既满足使用能源的可持续性,又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最符合生态型的室内环境要求。洁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
目 前利用率最高、技术最成熟的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它主要是通过特定的构造和材料来利用太阳能,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经过精心地设计处理后的太阳能设施,可以自 然融入建筑物中。太阳能在生态设计中的利用包括两方面,一是太阳热能应用系统,即太阳热水供应系统;二是太阳能光电(PV)系统,即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然而,在生态室内设计中利用太阳能并非简单地安装一些太阳能电池或太阳能热水器,更多的是和建筑物本身有机地结合来综合利用太阳能。如设计被动式太阳房, 使太阳能利用和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优势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另外还可考虑把太阳能和其他能源系统结合起来(互为备用)综合进 行制冷和供热。

图10 太阳能建筑
地 热能是由地壳内部蕴藏的天然热能,这些被加热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地热能 利用目前拥有的主要技术有:地热发电技术、地热热泵供热采暖技术、地热水吸收式制冷技术、建筑物空调蓄冷节能技术、地热干燥与热泵干燥技术、全自动温控地 热供热技术、温泉游泳池综合技术、地热能梯级综合利用技术。

图11 生态建筑实例——马来西亚Menara Mesiniaga 大厦
(五)、利用现代高科技为室内生态设计服务
以 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将对采光、通风、温度、湿度等室内环境产生进行分析和计算,它们 所计算和分析的数据将对室内生态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利用这些高科技设备对生态化指标进行智能化控制,建立家庭智能化系统。如:对厨房电器、空 调、采暖、灯光等设备进行自控或遥控调节;对防盗、探测装置进行监测;建立视听设备、通讯设备、计算机等之间以及与外部的沟通并进行监控;实现远程控制和 信息交换,包括医疗保健、急救服务、远程教育、商务活动等。按照上海市的定义,智能家居“是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通信和系统集成技术建立的家庭信息化平 台,它通过家庭网络将与家居设备和系统互联并统一管理,以提供一个舒适、便利、安全、节能和环保的家居生活环境”。在智能生态环境和数字社区的规划和设计 中主要使用这两套标准作为设计依据。其中,智能化标准侧重于:以环境建筑物为平台,强调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结构的配合和协调,如:CA 通讯传输智能、 BA 智能楼宇 、 FA 消防智能、 SA 安保智能 、 OA 办公智能等,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监控技术应用、自动化技术应用等。数字化标准侧重于:以数字化信息集成为平台,强调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一卡通综合服 务、业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网络融合、功能协同,如:综合信息集成系统(IBMS.net)、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系统(IPMS)、楼宇管理系统 (BMS)、综合安防管理系统(SMS)、“一卡通”管理系统(ICMS) 等,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信息集成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应用等。主要(生态)设计特征:

图12 马来西亚Menara Mesiniaga 大厦局部
a、空中花园从一个三层高的植物绿化护堤开始,沿建筑表面螺旋上升。 ( 平面中每三层凹进一次,设置空中花园,直至建筑屋顶)。
b、中庭使凉空气能通过建筑的过度空间。
c、绿化种植为建筑提供阴影和富氧环境空间。
d、曲面玻璃墙在南北两面为建筑调整日辐射得热量。构造细部使浅绿色的玻璃成为通风滤过器,从而使室内不至于完全被封闭。
e、每层办公室都设有外阳台和通高的推拉玻璃门以便控制自然通风的程度。
f. 所有楼 电梯和卫生间都是自然采光和通风。
g、屋顶露台由钢和铝的支架结构所覆盖,它同时为屋顶游泳池及顶层体育馆的曲屋顶(远期有安装太阳能电池的可能性)提供遮阳 和自然采光。
h、被围和的房间形成一个核心桶,通过交流空间的设置消除了黑暗空间。
i、一套自动检测系统被用于减少设备和空调系统的能耗 。
3F 和5R 诸原则及运用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室内环境设计进行了阐述,这些原则在某些方面是交叉和重叠的,它们之间有许多方面都是共通的。生态室内环境的设计与营造 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总之,室内生态设计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它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不能离开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鼓励和正确引导。只有在 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人员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努力,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措施,综合
运用当代室内设计学、环境技术科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成果,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等角度出发系统地评价与设计的室内外环境,才会有更多更好的生态室内环境案例出现。

图13 Menara Mesiniaga 大厦生态分析剖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