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本站独家  > 正文
陈勃:建筑如人
发布时间: 2012-02-09   来源:畅言网archcy 

自畅言网成功举办两届丑陋建筑评选以来,社会上对建筑美丑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究竟何为美、何为丑?可能每个人的观点不同。针对这方面的问题,畅言网采访了DGBK建筑设计部高级项目经理陈勃,看看他对建筑的美丑是如何看待的。

DGBK建筑设计部高级项目经理陈勃

畅言网:

您对建筑是怎样理解的?

陈勃:

建筑包含了很多技术、艺术、美术方面的因素,但我理解的建筑就像人一样,是一种系统的综合体。为什么说建筑像人一样呢?因为建筑有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是有功能、有形式的。人也有五脏六腑,也是有功能、有形式的,还包括大脑这样比较系统的功能部位。

一座健康建筑中包含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是否适合当地环境,建筑的功能、机体能否适应周围环境,能否适应使用者对建筑的要求。接下来就是建筑的比例,看上去好看不好看,能否符合大众的审美眼光。再有就是现在的建筑通常会体现外立面,就像我们穿的衣服,有很多的讲究。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就导致了立面形式各异,可能会用石材、玻璃幕墙、窗框,或者一些其他的外墙材料。这一点和人是一样的,人会根据环境和天气来选择适合的衣服,衣服也有自己的功能,比如保暖、遮阳、透风等。所以我觉得建筑与人密切相关,就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

畅言网:

您对建筑的美与丑是怎么看的?什么样的建筑是丑陋的?

陈勃: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延续我们刚才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建筑对于人而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观,但是我觉得审美应该是有大众主流的。有的人打扮得不一定适合自己,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在什么样的季节、潮流中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所以他就不能符合大众审美观。有些建筑一般来讲能够符合大众审美观,比如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流传下来的几何审美比例,完美的比例还是要尊重大众审美比例的。比例是很重要的东西,包括时尚界、服装界,在审美角度都会有不同审美观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黄金分割,这样的比例会让人们看得很舒服。如果建筑师一定要去做那些很夸张、哗众取宠的建筑的话,那么最后不会赢得很多东西的,只会像娱乐圈里芙蓉姐姐那样受人取笑。当然,这样也会吸引一些注意力,但这是非常丑陋的,即使搞得很夸张、会吸引眼球、实现了一时的媒体关注度,但到最后都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畅言网:

您刚才提到了大众审美观,那么从您个人角度来看,一座建筑的美丑,哪部分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陈勃:

从建筑外部来讲,我觉得就是建筑与环境的比例。这个比例很广泛,比如说一个人是瘦高的还是矮胖的,这是可以去跟环境搭配的,都能表现美的一方面。把建筑比喻成人,它的体型很好,胖瘦适中,穿什么衣服都会好看。讲到它的功能,就是它是否健康,有没有一些病症。像我们走在一座建筑里面,比如酒店,如果它的服务区、后勤区、大堂区这些位置都没有理清楚,它的装修、门窗安置得不适合的话,那么走进去就感觉它像人的疾病一样,甚至到后面就是癌症,只能把里面的器官拆掉重新建后才能生存下去。

我觉得建筑不应该变成一个很高的艺术,让大家不能理解。因为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活在建筑里面,有一个审美的眼光和要求,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建筑,我觉得这对建筑设计师来讲也是有一个互动的作用。

回到10年前我们做的CCTV大楼,我觉得那座建筑是一种侵略式的建筑,那个时候的中国没办法理解这样的建筑,其实它的功能性和它的形式性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组合,对城市周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不认为这个建筑是美的建筑。

畅言网:

目前,我国建筑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陈勃:

我觉得中国现在的建筑水平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而且中国建筑水平有几个特点:第一是管理不善,第二是参差不齐,第三是大家对中国的建筑水平还是很有希望和信心。我觉得中国建筑界会出现很多的人才,他们能做出很优秀的建筑,但是因为一些体制方面的问题有把好的东西实施下去,这是建筑师、建造师、客户以及建造商、材料供应商、施工管理人员以及监管部门多方面的问题,跟国外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觉得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施工管理水平和建筑管理水平的差距。当然,设计水平也存在一些差距,但最大的差距还是管理、执行、实施方面的差距。

陈勃作品:江苏靖江商业街

畅言网:

我国很多城市都会有很多标志性建筑,比如上海的东方明珠、经贸大厦、世贸大楼等,您对这样的建筑有什么看法?

陈勃:

我觉得这对于一个区域来讲是好的,但是标志性建筑给城市带来的东西还是太过分强调标志性,主要是给人看的,真正在实际应用方面发挥很大作用的建筑是很少的。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标志性建筑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但是真正成功的标志性建筑并不多。我觉得建设标志性建筑还是要考虑经济因素、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度以及实用性。

建筑与周围环境融合度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这其中规划、交通又是重中之重,交通包括车行交通、人行交通、可达性。人们如何方便地到达建筑,感受到建筑的空间,很方便地使用建筑,这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环境结构能让人很方便地在建筑之间穿行,使用起来没有一些尴尬的地方,很舒服,我觉得这是设计师应当确切去考虑的问题。之前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建筑师再不考虑当下最重要、最直接的问题,那么可能再过十年建筑学科就要消亡了。虽然这是危言耸听,但我认为一个学科最重要的是服务于人民群众,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让人去欣赏的搞不懂的学科,应该服务于人类,能够解决现在社会上的很多问题,毕竟建筑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畅言网:

您觉得国内与国外的建筑有什么区别呢?

陈勃:

我觉得区别可能是在文化方面,其实建筑跟权力、政治体系也是有很大关系的,西方国家通过文艺复兴,在历史、宗教、政治体制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个物体并不是平白无故造出来的,我们国内现在的政治体系跟国外不同,造成了在建筑具体实施的时候主导权的不同。在国外,造一座建筑之前的准备工作会很详细,包括审计、预算等。所以这就是我说的一个建筑管理方面的问题,我们国内很多时候是一刀切,拍脑袋去做决定,这不仅仅是政府机关单位,很多开发商也会有这种问题,他们没有完善的项目管理,没有完善施工管理,也没有决策层或者决策层是很混乱的。在国外,一旦决定要做这件事情,他们会用80%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去做,20%的时间才是真正的去建造。这样就会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执行方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畅言网:

您对畅言网举办的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活动有何看法?

陈勃:

我非常支持这个活动,因为我觉得每个行业应该有一个让所有人都评判的机构,不一定是监督机构,但一定是个畅所欲言的机构。美与丑不应该去虚化的,大众有一个认同感,比如说一个女孩子大家都觉得丑,可能是因为一眼看过去觉得外表很丑,但是可能她的心灵很美,那么就需要她在外表方面加以修饰,让她看起来很阳光,让人觉得舒服。建筑也是一样,外观可能无法改变,但如果把内在的东西弄好也能焕发青春。

我觉得这样的评选可以对建筑行业的从业者起到监督和推动作用,因为真善美是应该去提倡的,批评可能对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国内很多人,特别年轻的一代应该有更开放的心态,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所以更应该把自己的思想打开,让大家去评判,这样才会知道大众喜欢的是什么。

建筑不仅服务一部份人,而且应该是服务于大众的。它属于它的使用者的,但并不是说你拥有这个建筑就要把它弄成随心所欲的样子,它是一个开放的,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的东西。我觉得畅言网应该更多一些这样言论的平台,才能让大家看到更好的东西,当然差的东西也要让大家见到,才会让当事人去反思,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让人不舒服的东西。建筑做不好如何去服务大众呢?产生了影响为什么不能让别人评判?当然,好的建筑也要让大家欣赏、与大家分享,让大家在做建筑时候吸取经验。希望像畅言网这样敢于批判的建筑媒体多出现一些。

责任编辑: Joel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